曾经的荒滩,如今一片绿色(人民网贾兴鹏 摄)
“这里曾经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一刮风满天都是沙尘,不仅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效益,对当地百姓生产生活也带来不利影响。”
在日喀则南木林县的生态示范区,南木林县林业局局长次仁顿珠指着面前的一块绿洲告诉人民网记者,植树造林带来生态效益,还带来了社会效益,3年来,当地百姓通过参与植树和管护,增收近3000万元。而造林栽种的沙棘树等经济作物带来的深加工经济效益,也正在“开花结果”。
日前,人民网记者来到了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一片布满砂砾的空地上,30多名村民正忙着栽种沙棘,而周围绿树成荫。次仁顿珠介绍,这是近年来南木林县艾玛乡植树造林的结果。
“生态示范区以前是河流冲积形成的荒摊戈壁,寸草不生。” 次仁顿珠说,三年前,西藏自治区领导到艾玛乡进行实地调研,提出利用湘河水资源,通过客土改良,实施大规模人工造林,建设生态示范区的构想。
构想随即落地,示范区总规划面积42万亩,计划17年完成。其中包括,植树造林15.1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防沙治沙和封山育林18万亩,青稞高产和艾玛有机土豆种植5万亩,绿色通道383.8公里。
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完成植树造林2.6万余亩,种植榆树、沙棘等各类苗木169万株。努力三年来,生态效率便有了效果。生态当地气象部门初步统计,示范区沙尘天气次数同比减少三分之一,核心区氧气含量提高5%,空气湿度增加了10%。
而同时建设890亩苗圃基地一处,2016年出苗6万株,实现经济效益200余万元。次仁顿珠表示,建成后,将实现年产300万株,每年将为县财政增收2000万元。
南木林县林业局局长次仁顿珠正在查看沙棘的挂果情况(人民网贾兴鹏 摄)
造林栽种的沙棘也逐渐显现出经济价值。人民网记者看到,栽种3年的沙棘已经挂果,这些沙棘,除了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还有药用价值和饮用价值。“我们将把沙棘采摘下来进行深加工,制作成附加值高的沙棘饮料。” 次仁顿珠表示,目前已经和拉萨的沙棘果饮料厂取得了联系,明年沙棘便发挥出自己的经济价值。
对当地老百姓来说,生态环境好了,他们也跟着受益。生态示范区的树苗,全由当地老百姓来种植,仅这项工作,便给他们带来了不错的收入。每天种树120元每人,大量种植树苗时,需要400人的队伍。
当地老百姓正在种沙棘,帽子上写着“要想富,多栽树”(人民网贾兴鹏 摄)
“三分种树、七分管护”。在高原、高寒、荒漠化地区植树造林,尤其要强化后期管护。因此,生态示范区还组建了一支30人的专门管护队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苗木进行维护工作,这一项,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固定的就业机会。
“村民们在自己门口就能就业挣钱,再也不用跑到更远的那曲去打工了。”次仁顿珠介绍,三年来,通过参与植树和管护为群众增收近3000万元。仅今年就为1.2万人提供了劳动就业机会。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