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6月的审计报告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4个省和17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55%承诺以土地收入偿还。国土资源部2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供地量再创历史新高,地产景气指数已进入红灯过热状态。经济“平行”甚至“下行”,何以地产“上行”;“地王”与“空城”“鬼城”何以并存?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孙英辉做了解答。
上半年地产对GDP
贡献2个百分点
孙英辉指出,初步计算,上半年地产市场对于GDP的贡献率在10%左右,拉动GDP增长近2个百分点,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土地市场总体上是“绿灯”、地产景气变为“红灯”,既包含了宏观经济企稳并适当回升的可能性,也隐藏着房地产市场强力反弹的严峻挑战。
“空城”“鬼城”
是城镇化极端现象
孙英辉说,二季度市场规模、供应结构、利用集约和地产景气等分指数均大幅上扬,显示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作用下,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调控政策效应不断消减,市场反弹压力逐渐增大。异常交易频发,高溢价与退地现象并存,表明市场微观管制手段乏力。大家都跑,就是“空城”;大家都追,就有“地王”。
“空城”“鬼城”是“只要土地城镇化、没有人口城镇化”的极端现象。
地方土地出让
需逐步改革
地方为何会既“天价卖地”又“低价出让”?孙英辉认为,现行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尽匹配,地方缺乏建设性财政资金,要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一方面依靠经营性用地出让取得的资金输血,另一方面以低地价出让、短期税收返还等形式供应工业用地,吸引外来投资,增加就业和税收。
“十一五”期间,工业用地出让平均价格在200元/平方米左右,变化幅度在4%以内,房地产用地出让均价则由工业用地的6倍上升到8.7倍以上。对此一方面要正视土地出让、土地融资“涉地收入”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另一方面要逐步改革现有土地出让和土地财税管理体制,探索实行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同时建立强化风险防范机制,减少违法违规抵押。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