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地产  > 正文

南京"金三银四"成色不足 楼市成交量同比下滑30%

2014-05-05 11:0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转发 打印

  每经记者 查道坤 发自南京

  作为楼市传统旺季的“金三银四”,大都是成交量的高潮,但是今年南京楼市交出的成绩单却不尽如人意。

  南京网上房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三、四月份南京商品住宅共认购14332套、成交11369套,比去年同期分别下跌了21.3%和30.7%,今年南京第一个楼市旺季的气势明显减弱了不少。

  房地产行业专家张建初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南京楼市成交量下滑,与全国楼市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全国多个城市曝出楼市价格大幅下跌,楼市崩盘论四起,再加上信贷收紧,这都让购房者对买房持谨慎态度,不少购房者并不急于购房,导致今年金三银四成色不足。”

  住宅成交量下滑三成

  被誉为楼市传统旺季的 “金三银四”,今年却成色不足。

  根据南京网上房地产的统计,刚刚过去的三、四月份,南京全市共新推商品住宅1.7万余套,同比增加了15%,但成交量只有1.1万余套,同比下降了30%。

  其中,3月份南京共成交商品住宅5086套,4月成交6283套,两月共成交成交11369套。

  成交量的不足,也推高了南京楼市的库存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日晚上9点,南京可售商品住宅达到36931套。3月1日,南京的可售商品住宅才33070套。

  对于南京楼市成交量的下降,张建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南京楼市成交量的下滑,与目前全国楼市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全国多个城市曝出楼市价格大幅下跌,楼市崩盘论四起,再加上信贷收紧,这都让购房者对买房持谨慎态度,不少购房者处于观望态势,并不急于购房,所以导致今年‘金三银四’成色不足。”

  江苏省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李智认为,现在楼市已经出现分化,“虽然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环境要好于三线城市,但一季度一、二线城市住宅市场交易量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价格也有所松动。而同一个城市中,不同楼盘的交易也呈现分化,且比较明显。

  同时,楼盘降价开始蔓延,在地方政府救市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开发商应该及时谋划自救,合理调整项目定位、价格等,否则真要等到市场崩盘时就为时已晚了。”

  在二手房方面,据南京网上房地产数据统计,4月南京二手房共成交5714套,不但环比3月的5882套小幅下跌了2.9%,同比去年4月的11654套也下降了51%。

  “今年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去年下跌属于正常,因为去年三、四月份,国内曝对二手房征收20%的差额所得税,导致诸多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爆发,其中南京两个月成交量均突破一万套,所以今年二手房成交量相比去年出现下跌局面,属于正常回落。”张建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土地出让面积大增158%

  楼市成交量虽然下跌,但是土地市场却并未出现下滑。

  据南京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南京国土局在过去的三、四月份共成功出让17幅地块,出让总面积121.5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38.27亿元。同比去年“金三银四”,出让面积增加158.25%,成交金额也增加了56.5%。

  在“金三银四”,南京土地市场出现两幅地王,分别为被新城地产拿下的仙林湖G07地块,以及被爱涛拿下的江宁G13地块。其中G07地块楼面地价达到了8134元每平方米,G13地块则为10858元每平方米,而G13地块也是江宁诞生的首幅万元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土地出让量同比去年大幅上涨,但是南京土地市场整体呈现冷清态势,诸多地块因为只有一家房企参与,而被以底价成交,这与往年的火爆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4月18日南京举行的土地拍卖中,4幅地块仅仅用了5分钟时间,且都以底价成交。对此,张建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南京土地市场遇冷这与今年二月南京出台的90、50政策有很大关系,政策规定了每幅地块出让的最高价格,一旦高出最高限价,将改为竞配建保障房面积或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开发商拿地的热情。”

  此外,张建初还对记者说,“土地市场遇冷反映出市场未来走势的不明朗,因此开发商持谨慎态度。对开发商来说,上半年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存货进行一定的周转,为下半年土地获取做一定的资金考虑。同时,开发商理性拿地也是市场向好的一面发展,盲目拿地推高地价,除了对开发商来说是累赘之外,也将推高楼市的价格。”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