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处,处在京津塘和京保石两个重要经济发展带的交会处,首期规划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4条跑道、航站楼面积约70万平方米。依据设计,新机场2018年建成后,初期建设为4500万人次/年的吞吐量;预计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能够达到7000万人次/年左右。
上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正式揭牌,并发布首项研究成果——《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个聚焦临空经济领域的蓝皮书。《报告》提出,应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建设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京畿新区”),打破三地行政区域束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认为,北京新机场区域建立首都城市副中心的条件已经成熟。
建议构建2000平方公里“京畿新区”
《报告》提出的“京畿新区”空间范围涉及北京大兴、河北廊坊、天津武清的部分区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报告》认为,建设“京畿新区”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规律,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家民航发展战略需要,以京津冀共建、创新跨区域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产城融合、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为抓手,以实现集约发展、合作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为导向,以北京新机场航空港为核心,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充分调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积极性,推进空地联运、海空互动、产城融合、区域一体,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和航空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绿色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率先建成全国临空经济合作区、国际交往中心新高地、首都经济圈核心增长极和现代航空大都市。
《报告》将“京畿新区”定位为首都疏解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北京全面深化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和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型社会”的建设示范区。
建议打造首都城市副中心
《报告》指出,北京新机场是一个跨界、跨区域、跨行政区划的开放性集聚和辐射系统。作为国际枢纽机场,它至少承载了以下三大功能:一是区域性服务中心功能,不仅服务北京,而且服务津冀区域;二是城市副中心功能,北京新机场将带来空间重构和产业重构,更多承担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三是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也就是说北京新机场将成为京津冀联通全球的重要通道。
《报告》负责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连玉明表示,围绕北京新机场打造临空经济区,就是要打造一个首都城市副中心、一个京津冀区域的副中心城市,通过空港区与城市功能区的协同发展,实现首都的功能外移。这对于优化首都空间布局、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治理“城市病”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韩琮林/文 王飞/制图
专家观点
新机场打造首都副中心可行
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 张朝伟
北京新机场打造成首都城市副中心是可行的,因其具备了成为首都城市副中心的条件。城市副中心对市场依赖不是特别强烈,通过政策和行政功能的疏解是可以实现和带动的,但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如果能将“京畿新区”上升为首都的城市副中心,将更有利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
如果建设首都副中心将现新问题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王金营
从空间结构和空间距离来说,如果作为首都的城市副中心则过于密集了。北京新机场是一个空港区,如果再承担首都城市副中心功能的话,未来还会形成新的问题,造成新的节点拥堵:在这样的空间距离上,资源和功能相对集聚,“进”和“出”都会成为问题。北京新机场对区域的发展肯定有积极的作用,但从设计上“站位”在北京了:所有的功能都在大兴,在河北的则都是跑道,对拉动当地的建设、就业、投资等后续效应小多了。
新机场缺失首都城市副中心部分功能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徐逢贤
北京新机场区域打造成首都城市副中心可能不太妥。作为国际机场来说,它是人员来往的重点地区,重点要发展临空经济,它是一个产业重点地区。如果作为首都城市副中心,其功能不会很全,首都城市副中心不仅要包括产业因素,还要包括政府因素、金融因素、物流中心、商务中心等。而且,北京机场已建成很多年了,也没有发展成为首都的城市副中心。
新机场可以作为北京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北京南部、河北廊坊、天津武清几个区域吸引外资的亮点,对上述区域的经济适度繁荣将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北京新机场对京津冀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将会产生很强的影响,如对京津冀区域的物流,国外旅客促进地区的商贸业、旅游发展等。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