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公告称,龙岗区龙城街道的两宗商业用地,因竞拍企业低于三家而流拍。据悉,这两宗商业用地编号分别为G01045-0195和G01045-0196,为近几年来龙岗首次出让的纯商业用地,总建筑面积为96130平方米,起拍总价为7亿元,折合楼面价约每平方米7281元。至于流拍的原因,除了该地块出让条件限制以及所在区域人流量有限外,还与深圳高企的商业建筑供应过量密切相关。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时值年底,相当一部分房企对于拿地持观望态度,这也是流拍的重要原因。
4年来首推纯商业用地
深圳的土地,向来稀缺,每当出让争抢者众多。10月,一宗4万余平方米的龙华区住宅用地出让,经过80多轮竞拍后以46.8亿元成交,楼面单价达2.5万余元。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岗区的两宗纯商业用地却以流拍告终。龙岗区、龙华区原属于深圳的关外区域,自2009年取消“二线关”后,才得以快速发展。公开消息显示,上述两宗地块位于深圳龙岗区龙城街道,面积分别为1.48万平方米和3.68万平方米,拍起价总计7亿元,平均起拍楼面价分别为每平方米7074元和7617元。据悉,当日竞拍现场仅有两家房地产企业,一家是天健集团,一家是观战的颐安集团。
那么,是什么原因无法吸引其他房企?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经理何倩茹表示,一方面这两宗地块附近为数不多的住宅项目使得人流量有限;另一方面该区域内已有大型购物中心、超市等投入使用,商业项目竞争激烈。此外,此次出让的两宗地块被限制为纯商业用地,没有写字楼、公寓等项目,自身无法产生人流量,也是众多房企退却的原因之一。
商业用地供应承压
此次土地出让遇冷与深圳零售物业过剩的现状不无关系。在世邦魏理仕的零售物业投资报告中指出,深圳是唯一没有进入前四名的一线城市。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中国区执行董事陈仲伟曾表示,一方面虽然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列,2013年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仅为33岁左右,消费能力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毗邻香港,有相当一部分消费外流,尤其是高端消费;另一方面深圳商业建筑面积供应量较大,从2010年到2013年零售物业库存量每年增长18%,2014年人均商业面积在一线城市中,位居第二,是上海的两倍,未来三年,还将在现有27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再新增逾200万平方米的商业建筑面积。
对于此次流拍,何倩茹认为,除了地块本身条件有限之外,还与拿地时机以及市场环境有关。时值年底,相当一部分房企对于拿地持观望态度,这也是流拍的重要原因。据她介绍,深圳目前的大型购物中心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整个市场趋于饱和,很多企业都在引进海外的先进管理、销售经验。同时,深圳大量旧改项目中都有配套的商业项目,可以预见的5~10年供应还将不断增加。
■白亚静/文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