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正成为“空城”。据报道,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典型、青岛市重点民生项目,包含公共租赁房3797套,限价商品房6253套的青岛白沙湾保障房社区,公开销售的限价房从2012年年底公开销售至今,仅收到了不足200份申请。
网民表示,保障房“空城计”在多地都有上演,“有房没人住”的尴尬源于地方政府“以房为本”的畸形政绩观。网民认为,保障房建设要发挥其良好的政策效应,不仅要明确政府责任,做到“以需定建”,还要将入住率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对于因决策失误造成的“空城”浪费要予以严肃追究和追偿。
“用脚投票”的抗议
网民表示,青岛保障房的空置现象并非孤例,在很多地方,保障房空置现象大量存在。空置原因多为地处偏远、缺乏配套、质量低劣等,这是公众“用脚投票”的结果。
“建房建到外星球了,谁去呀?住处和单位十万八千里。小民们去不起呀,孩子要上学,爱人要上班,老人要照顾,实在受不起!”网民“离心咒”说。
“我住的就是保障房,离市区较远不说,2010年完工,从2011年入住到2014年,我们经历的是房屋质量很差,地基下沉,地面开裂,大门变形,暖气分户计量失效,楼顶时时掉水泥块,上下水管道经常爆裂,一修理发现其管道就裸埋在地表不到1米深处,没有管道沟,尽管物业公司年年补下沉线,年年修,无济于事,这是什么房呀!”网民“悠兰”说。
网民“堂吉伟德”表示,保障型住房虽然只是最低的公共保障,但也不应以牺牲基本权利为代价,若连基本的幸福感都没有,这样的保障房就只能被弃于一边。保障房的空置,正是公众“用脚投票”的抗议。
“以房为本”惹的祸
网民认为,造成保障房大量闲置的深层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建设保障房时往往“以房为本”,而非“以人为本”。保障房考核往往只重数量,不重效用。
“保障房不是‘郊区房’就是‘荒区房’,有个名词统称为‘政绩房’,是造出来给人‘看’的,而不是让人‘住’的。青岛白沙河保障房遇冷反映出地方政府的工作是以‘任务观点’来开展的,为了应付任务,为了政绩考核,而不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网民“英俊的探索者”说。
网民“我家大猪”指出,交通条件较好、配套设施成熟的地块,往往通过公开市场拍卖去换财政收入,用以充实地方政府的腰包,而边远的地块则刚好用来交差。当然,城市好地块不是没有建保障房,而是所建的保障房容易被某些人“近水楼台先得月”。
地方政府应担责
网民建议,当务之急是尽快“消化”已建成的空置保障房,长远来看,则要明确政府责任,切实做到“以需定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项目管理,规范保障房从立项到管理的全程执行标准,才能避免“空城”浪费现象一再出现。
网民“冯海宁”认为,应把“消化”空置保障房与地方官员政绩挂钩,才能鞭策他们去完善保障房项目的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不能只考核保障房建成的数字,更要考核入住率——入住才有实际价值。
网民“燕农”认为,一些地方政府需要为此前的草率决策买单,对曾经追求数量和政绩的粗放观念作自我矫正。该究责的究责,该追偿的追偿。对于规划中的保障房项目,不能是封闭式决策,而应该是开放式决策。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