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飙升的房价让许多刚需一族望而却步,也催生了“场外配资”市场,“首付贷”逐渐被大家熟知。那么,这种利用首付贷等金融产品帮助客户“配资”买房,是增加了楼市的杠杆?还是会给消费者造成更大负担?
什么是场外配资?实质上就是资金借贷,随着逐利资金的积累和技术的突破,近几年来,配资活动得以流行。而房地产市场的场外配资,是以一定比例的首付加上银行的抵押贷款来完成的,是大多数居民购房的主流方式。从具体操作模式来看,中介提供首付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介自己拥有小额贷款等金融牌照,可直接提供金融消费服务,另一种则是中介仅为业主提供中间服务,寻找合适的金融机构,后续的资金贷款仍由金融机构完成。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首付贷”形式有三种,一是自建金融平台,二是由P2P平台推出,以平安“好房宝”、“好房贷”为例;三是和银行合作的金融产品。
首付贷的出现,似乎减少了一些消费者的负担,但是也有许多房地产商以此为噱头,“无须担保”、“五分钟贷款”等广告语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瞭乱。这其中是否也暗含了一些风险?
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走进一家房产中介机构,表示要买一套120万的房子,但老房子还没出手,无法付清40万元的新房首付款。工作人员立刻向记者推荐了首付贷款,只需自己支付20万元,并表示首付贷对于准备结婚而积蓄不够的年轻白领情侣很有诱惑力,贷70万80万都有。
随后记者调查发现,多家金融机构为购房者提供的短期借款产品月利率是1.5%-2%,年化利率接近20%,这是相当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那到底是给购房者减轻了压力还是加重压力?
有业内人士透露,“首付贷”就是放大购房杠杆。诺亚财富首席研究官金海年指出,杠杆加大后效率和风险在同步累积。一旦还款能力不足或房子大幅贬值,按揭款大于房屋市场价格,就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相对于央行场内加杠杆而言,中介机构的首付贷服务属于没有受到监管的“场外加杠杆”。金融学教授严弘认为,由于是信用贷款,随着消费者购房杠杆放大,一旦房价下跌,就会引发“违约”,甚至将风险传导到金融机构。
除了首付贷,“众筹买房”也再次火爆起来,一些消费者开始出现“恐慌性购房”,这是否会被拖入到财务风险中去?
所谓的众筹买房,就是一些购房人凑钱买房,等到未来升值或拥有购房资格之后,再将房子转手卖掉。从事基金生意的杨先生表示,这样占用资金不用太多,就会变成一个纯财务投资,今后还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对于众筹购房,法律界人士认为,在目前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蕴藏较大风险,一旦涉嫌非法集资或发生圈钱跑路事件,认筹者就可能遭受损失。此外,目前房产众筹项目大多都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房子看不见摸不着,市民参与,很难核实标的物是否真实存在。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提醒,不管是刚需购房还是投资购房,都要量力而行、谨慎决策,小心重蹈股市场外配资的覆辙。(河南台记者王艺枫)
[责任编辑: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