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中国经济并不一帆风顺,是顿挫的、坎坷的,甚至是迷茫的,但政府这一次却没有伸出那只被认为是“闲不住的手”,反而成功扮演了一次“守夜人”的角色,不但通过减税放权的方式成功扭转了经济的颓势,还促成了“以改革促增长”共识的形成,让中国经济顺利走上转型升级的调整之路。
减税放权应对经济坠落
2012年的惯性使然,2013年的开局并不顺利,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到第一季度结束,GDP增速仅为7.7%,较去年第四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多年以来,市场已经习惯了在8%以上的经济增速下急驶,而一旦GDP滑落下8%,且趋势不改,市场信心难免会出现动摇,继而失去企稳增长的基础。
面对市场信心的缺失,新一届政府并没有采取往常的刺激手段,而是率先通过刺激市场、减税放权的方法向市场注入活力。
从4月到6月,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在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加快棚户区改造等多方面进行部署,在中微观层面为激发市场活力奠定了基础。
此外,由于利率市场的管制,大量资金被银行体系从表内转移到了表外,影子银行在2013年愈演愈烈,对实体经济已经形成伤害。央行、银监会等一致将目光投向影子银行的风险,对银行的表外资产加强了监管,特别是央行在年中时特意收紧流动性,导演了一次银行间拆借市场的“钱荒”事件,警告银行体系资金“空转”的风险,从金融稳定层面为经济恢复提供了保障。
“下限论”恢复市场信心
任何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好的措施不一定会立刻显现效果,反而有可能在短期内呈现出相反的一面。
尽管上半年中央出台多项措施,为市场注入了长期增长的活力,但从短期来看,改革效果未能立竿见影,经济下滑的动能依然存在。数据显示,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下滑至7.5%,较上一季度再跌0.2个百分点。
外部环境的恶化则加大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发达国家经济恢复乏力,导致我国出口市场持续承压,加之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出台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提升了新兴市场的货币升值压力,在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形势下,制造业几乎难以为继。
在这种形势下,如不尽快实施短期的稳增长措施,增长很有可能滑入“失速”的区间,造成经济硬着陆。对此,李克强总理从7月份开始在地方密集调研,并多次表态“稳增长”,恢复市场信心。尤其是在广西的一次经济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使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过“上限”。
“下限论”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市场依然不确定中央会使出什么手段来拉动经济回升。就在这个时候,市场上出现了希望政府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声音,更有不少金融机构希望进行货币放水以保“下限”。事实证明,这些人不仅低估了新一届政府要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更低估了政府在稳增长方面的智慧。
稳中有为触底反弹
“保下限”率先从统一市场预期开始。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指出,“保持合理的货币信贷总量,为小微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封死了有关机构对货币放水的希望。与此同时,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多个场合表态,中国不会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四万亿”再来一次根本不可能。
在财政与货币政策顶住压力之后,国务院在7月到9月通过多次常务会议决定的方式,相继推出了促进信息消费,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部分贫困地区铁路建设,为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为出口企业简化审批流程,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被市场称为稳增长的“组合拳”。而在“组合拳”打出之后,宏观经济真的奇迹般开始显著回升了。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从7.5%回升至了7.8%,一举实现V形反转,令市场颇感惊叹。而就当市场还有部分声音怀疑改革是否会继续的时候,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这份疑虑彻底烟消云散了,而在“以改革促增长”的新共识下,2014年的中国经济更值得期待。
值得记住
“底线思维”
中国经济到底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增长速度才算是“合理的”?对于这个问题,当前市场上的观点并不统一,已经达成共识的是,高增长、高通胀的路不能再走。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这个“上限”和“下限”概念的提出,被市场认为这是本届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底线思维”,而上限、下限就是“合理的区间”。
也就是说,只要经济运行指标没有触及底线,政府的工作就会以调结构、促改革为主要目标,而一旦经济指标突破底线,那么就要更加重视经济增长或者压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钱荒”
什么是“钱荒”?通俗的讲,就是市场上没钱了。6月20日,向来不差钱的中国银行间市场突然爆发“钱荒”,当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和回购利率均超过13%,隔夜回购利率甚至最高突破30%,直接导致了债市震荡,股市大跌。
随着问题的愈演愈烈,央行终于出手救市,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才缓解了这次钱荒,市场利率回归正常。事后,央行表示,这次是对银行业流动性管理的“压力测试”,是一次应对流动性危机的“演习”,为的是警告商业银行不要过度将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这样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钱荒”事件的发生让市场认识到了“克强经济学”中金融去杠杆化的力量,也认识到了本届政府坚持“盘活货币存量”,坚持不进行货币放水的决心。记者 孙春祥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