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禾新医院的独立输液区。图②:禾新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为患者检查。资料图片
日前,国家卫计委、商务部下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设立外资独资医院。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外资已在我国设立两家独资医院。“洋医院”究竟什么样?会不会改变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格局?相关政策又应如何完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我国第一家外资独资医院——上海禾新医院,并采访了有关专家。
“洋医院”什么样?
服务高端人群,挂号费一般在100元以上,生个孩子也许要10万元
用“高大上”形容“洋医院”并不为过。
“高”——“洋医院”服务高端人群,价格高。以挂号费为例,一般在100元以上,视出诊医师技术水平而定,差距较大。“洋医院”的挂号费还包括一些基本诊疗、检查费用,这一点与公立医院的挂号费有所不同。“在农村乡镇卫生院生娃200元就够了,到了外资独资医院,也许就要10万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姚岚举例说。
“大”——“洋医院”内部装修大气,按照星级酒店标准设置,有些“洋医院”还带有超市、餐厅等场所。
上海禾新医院位于上海徐汇区一个工业园区内。路过医院的人们,普遍会认为这是一栋商业建筑而不是一所医院,因为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一楼是星巴克咖啡店、便利店、药店及几家速食餐厅,中午时分,不少白领慕名前来品尝台湾小吃。
走进禾新医院一层,可以看到一个小艺术馆,馆里有雕塑、油画等,以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为主。据说,这个小艺术馆在附近街区非常有名,经常有中小学生组团来参观。楼里还有健康会所,所有设施按五星级酒店配置。会所让客户休闲保健,尽量减少生病;而一旦客户生病时,立刻能享受到专属、私密、优质的医疗服务。走进五层,只见会所会员正围坐在医生旁边听健康讲座,喝着医院免费提供的咖啡、茶等饮料。
“上”——“洋医院”技术水平往往比较尖端、上档次。姚岚认为,与国内公立医院不同,洋医院必然要走专业化、尖端化的路线,这样才能有生存空间。比如办专科医院,引入国外该领域的尖端技术,满足一些患者的需求。
“外资独资医院整体技术水平较高,这是其显著特点。”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说。据记者了解,很多合资医院在国内的盈利模式,几乎都是靠某方面的技术:专科类的靠国际顶尖的专科技术;综合类的靠拳头产品,即一两个有先进技术和服务的科室等。
会不会带来“鲶鱼效应”?
可能会吸引原本在公立医院就诊的高端人群,但不会对普通百姓的就医产生大的影响
“‘洋医院’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与国内公立医院有较大差异”,刘国恩说,国内公立医院不管是挂号、检查等都比较低效,而敢于进入中国的外资医院受过该国较为充分的竞争,更加突出人性化管理、服务模式。
“国内公立医院病人太多,医生太忙,往往只顾诊疗,缺乏对病人的帮助、心理上的安慰等,导致一些患者意见较大,医患关系也比较紧张。”刘国恩说。
在禾新医院生孩子的刘群夫妇,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在“洋医院”的体验。起初,刘群夫妇在一家三甲公立医院特需门诊建档,然而怀孕2个多月时,医生告知胎儿有一项指标达到正常范围的最高值,很可能脑残,但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确诊,这样一来就会错过治疗时机。刘群准备换医院,去看了另一家三甲公立医院、两家合资医院,都不太满意。最后,在朋友介绍下到了禾新医院。
对比之下,刘群觉得公立医院的服务确实较差,孕妇必须到不同楼层去排队做检查,有人在楼道抽烟,有人不停插队。而在禾新医院,每次都是预约时间,看病的人很少,各个区域间相对独立。“主治医师就像一个老伯伯,总是耐心讲解,随时接受电话咨询,每次沟通长达半小时以上。每次检查都有人陪着,能让你在休息室坐着做完的检查,一般不让你跑,即使需要你去做的检查也都是一站式解决,不会在各楼层间跑来跑去。”刘群说,虽然禾新不是医保定点医院,6万元费用自掏,但想起自己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刘群感慨禾新的性价比还是很高。
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副校长、卫生管理专家陈志兴说:“‘洋医院’服务到位,患者看病不用折腾,环境也好,不必挤来挤去。”
从患者体验来说,有些科室更讲究管理和服务,比如儿科。“洋医院”迎合了人们的此类需求,在儿科市场上更是独领风骚。在上海,很多家庭看儿科会选择去和睦家医院和禾新医院。
从2012年6月开业到去年底,仅仅一年半时间,上海禾新医院就实现了收支平衡,比行业平均时间缩短了两三年。禾新医院院长张焕祯认为,“秘诀”主要是“人性化的服务和专业的医院管理”。
刘国恩认为,“洋医院”凭着优质的服务和管理把原本在公立医院就诊的高端人群吸引过来,搅动了国内医疗市场的格局。同时,还腾出空间给普通百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公立医院看病难的局面。
但姚岚认为,“洋医院”的这种“鲶鱼效应”可能较为有限。从全国看,非公立医院所占市场份额不足20%,“洋医院”面对的高端市场只是20%中的一部分。因此,允许设立“洋医院”,不会对普通百姓的就医产生大的影响,公立医院仍将是未来大多数人看病的主要场所。
大部分外资独资医院都是面向外籍、境外在中国大陆的工作人员人士,以及国内部分高收入人群,他们享有各类优渥的商业保险,有能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
相关政策如何完善?
最大的困难是本土人才短缺,纳入医保、土地使用等问题也影响“洋医院”发展
允许在7省市设立“洋医院”的政策出炉后,“洋医院”是不是很容易就能在国内扎根?已在大陆医疗服务业深耕13年的张焕祯认为,“洋医院”来了之后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完善相关政策。
“最大的困难是本土人才短缺”,张焕祯以禾新医院为例说,从台湾来的医师收入高于该院的大陆医师,为了减少人员开支成本,绕开境外医师职称评定的关卡,人才需要本土化。“而大陆的医师实际上是单位人,不能自由流动,影响了境外医院的用人。”张焕祯说。
记者翻看门诊出诊安排,除了2/3的台湾、境外医师外,剩余的本土医师不是退休的就是刚毕业的,仍是民营医院普遍的“一老一少”格局。张焕祯说,能请到退休的大陆医师已经很不错了。很多公立医院将退休医师也纳入管理,大多采用返聘的做法,很少将他们放出去。
刘国恩最关注的也是人才问题。他认为,“洋医院”短期内可以从境外引进人才,但长远看仍需培养本土人才。时下,中国的医务市场尚未形成,须推开医师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等。
此外,能否纳入医保、土地使用等问题,也会影响“洋医院”的发展。
“外资来独资办医院,需要适应环境。因此,估计来的国家不会太多。我国台湾地区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完善,也比较了解大陆的模式,他们有经验、有人才到大陆来办独资医院,香港地区次之。”姚岚说。
延伸阅读
医疗业的开放之路
2000年,《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为70%,并由当时的卫生部审批;
2010年,国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提出“对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在我国境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扩大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试点”;
2014年8月27日,卫计委和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等7省市设立外资独资医院。
由于准入门槛较高、审批手续较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两家外资独资医院。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22日 19 版)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