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电话理财“宝宝”

2014-10-16 09:09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用支付宝交话费,100元能打9.955折?网上交费能便宜1.5元?这样节约话费的方法有点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电话理财“宝宝”。日前,中移动推出“和聚宝”,加上电信的“添益宝”、联通的“话费宝”,三大电信运营商全都有了“宝宝”。

  三个“宝”究竟是啥?

  在全民畅谈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家大业大”的电信运营商,也不甘于缺少理财金融产品。

  8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向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颁发了基金销售支付结算牌照。几天之后,中国移动就宣布,携手汇添富推出的理财产品“和聚宝”正式上线。

  什么是“和聚宝”?按照说明,用户最低只需0.01元,就可以开通“和聚宝”账户,将资金转入“和聚宝”。存在账户中的资金,可以随时转出,每日分配收益,也可以用签约绑定自动充话费,当手机话费账户余额不足时,“和聚宝”可自动将定额话费转入手机话费账户。

  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中,中国移动的推宝速度,其实是最慢的。早在今年3月,北京电信就与银华基金推出“添益宝”。5月,深圳联通又宣布与安信基金推出“话费宝”。至此,三大运营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都已初展拳脚,有了类“余额宝”的金融产品。

  三个“宝”怎么玩?

  记者发现,和此前各大基金推出的“宝宝”们类似,运营商的“宝宝”也是采用每日分配收益的方式。

  以中国移动的“和聚宝”为例,无论是移动用户或者非移动用户,都可以在官方网站上申请开通账户,开通时需要绑定一张银行卡,最低投资0.01元。和聚宝账户有了钱后,用户就可以每天分配收益率。

  当然,相比其他理财产品,充话费是“和聚宝”最大的特色。用户既可以直接将“和聚宝”账户中的钱,不定期转至手机话费,也可以直接绑定本人的手机号码,办理自动充话费业务。

  实际上,联通和电信的“宝宝”同样也有自动充值话费的功能。仅从充话费一项看,三个“宝宝”战胜了其他理财产品。

  不过,“和聚宝”和“话费宝”均不支持信用卡还款、淘宝买单、水电费充值等“余额宝”页面中常用的生活功能。而“添益宝”虽然支持信用卡还款、交煤气电费等功能,但现金到账速度还是较慢。作为生活助手,它们的功能还显得单一。

  三个“宝”都是啥收益?

  大伙儿购买理财产品,最看重的就是收益率。“余额宝”初创时超过7%的收益率,吸引了不少人。那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宝宝”们收益能高出“余额宝”么?

  按照电信“添益宝”的宣传来看,消费者向添益宝存11760元,可获得5%的收益率,一年大概就是588元的收益。

  联通“话费宝”则提供46元、66元、96元和126元四档联通话费套餐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货币基金冻结资金分别是6946元、9966元、15096元和19926元。以其中的96元月套餐为例,用户投资15096元的货币基金,冻结一年后,不仅可以拿回本金,还可以享受每月96元的话费赠送,折合收益率约7%。

  移动“和聚宝”的宣传中,并没有明确收益率,只提到收益率已破5%。记者查阅汇添富“和聚宝”货币基金显示,截至9月26日,其7日年化收益率为5.1840%,每一万份的收益为1.3636元。

  存话费顺带买“宝”

  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宝宝”类理财产品几天的收益并不能代表一年甚至几年的收益。“余额宝最初的收益率也很高。”手机用户刘小姐就表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势是收益率逐渐下降,运营商的金融产品恐怕也逃不过大势。

  “这个时间点放一个产品进去,激起的不是浪,是涟漪。”有分析指出,在互联网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的当口,本就不擅长金融的电信运营商挤入“宝宝”阵营,也许并非最佳选择。

  那么,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到底要不要买“宝宝”?“原本就要存的话费,如今还能换回收益,一举两得。” 独立分析师项立刚指出,三大运营商接入互联网金融,培育市场、以此为手段连接消费者和移动支付环境,增加用户黏性,才是中心思想。因此,它们的金融产品从品牌上还是有保障的。

  “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如果你本来就需要预存一笔话费,用来买你所在运营商的‘宝宝’,还是不错的。不过,如果你只是想追求高收益率,运营商的三个产品也许并不会比其他‘宝宝’的表现好出多少。”一位基金人士这样分析。本报记者 赵莹莹 

[责任编辑: 宿静]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