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行的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发表了关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演讲,他认为,我国GDP增速在6.5%~7%之间是正常的,比单纯追求GDP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调整经济发展的结构。
在谈到对经济新常态的理解时,厉以宁指出,经济的超高速发展是非常态的,它导致了5个后果:一是使资源消耗过快;二是环境保护受到影响;三是造成企业效率低;四是产能过剩;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单纯对GDP速度增长的追求使国家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
厉以宁用历史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时,中国的GDP总量是全球第一,远远超过英国,但战争仍然以中国战败结束。背后的原因在于彼时中国经济的结构存在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经过了70年的发展,英国工业发展稳步提升,而中国仍停留在生产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时期;英国出口的是机器设备,中国出口的是茶叶瓷器和丝绸等。另外,从人力资源结构上来讲,中国虽然人口比英国多,但人口素质远远低于英国,中国人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大部分人是文盲,读书人也停留在苦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上,与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虽然我们GDP总量世界第二,但结构还不如发达国家。错过结构调整是最大的损失”,厉以宁说,他建议,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不能再追求速度,GDP保持在6.5%~7%的水平是正常的,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经济结构的完善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做法之一是把硬性的GDP指标变成弹性的值域。过去硬指标无论是对地方政府还是对中央政府来说都是极大的压力,使政府陷于被动,压任务赶超别人,没有质量和结构的把握,也导致了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效益很差的问题。如今,中央已经在一些城市试点改革。
尽管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近期我国的GDP增速有所放缓,但厉以宁表示,我国实际的GDP要比统计局公布的数字高。原因是很多因素并未纳入官方GDP的统计中。例如农民盖房子对GDP的贡献,几千万的家庭保姆的工资等,这些正逐渐增长的因素并未被统计。另外,个体工商户实际的营业额是通过税收来倒推,实际的营业额可能会高于上报的营业额。(记者杨杰)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