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11月份CPI涨幅和环比均下降 新涨价因素减少是主因

2014-12-11 09:02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创下2009年11月以来的最低涨幅。这也是年内CPI继9月份之后再度降入“1时代”,连续3个月处于2%以下的低通胀水平。

  CPI持续低位运行、涨幅继续下降引发了市场对于通货紧缩的担忧。不过,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11月CPI同比涨幅和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新涨价因素有所减少,致使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

  “新涨价因素的减少,主要是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的影响。”余秋梅分析认为,从天气因素看,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3.9℃,较常年同期偏高1.0℃。较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南方露地蔬菜的生长和香蕉、柑橘等水果的采收,市场供应相对充足,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6%和0.5%,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从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看,11月份大白菜、油菜和香蕉均价分别为每公斤2.35元、4.91元和7.82元,环比分别下降11.9%、10.8%和13.4%。但地区间鲜菜价格变动差异较大,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鲜菜价格环比以涨为主,而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鲜菜价格环比则以降为主。

  从季节因素看,11月份部分地区进入旅游淡季,飞机票、景点门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0%、4.5%、3.7%和2.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11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6%和5.9%,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通缩压力,对我国物价的持续走低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国际油价下跌持续的时间和下跌幅度都超过了市场普遍预期,也使得我国本已较低的物价水平进一步走低,加大了通货紧缩预期。下一阶段,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的状况还将延续较长时间,要警惕国际输入性通货紧缩给我国带来的物价下降压力,避免由低通胀走向通货紧缩,确保全社会物价总水平持续运行在温和通胀的合理区间。

  从前11月情况来看,CPI同比上涨2.0%,处在温和上涨的合理区间,远低于3.5%的物价调控目标上限。12月份,随着气温逐渐走低,国际油价低位趋稳,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预计CPI环比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全年物价总水平有望保持在温和上涨的合理区间。

[责任编辑: 宿静]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