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微众银行能走多远?专家建议监管一视同仁

2015-01-06 10:11 来源:人民网-银行频道 字号:       转发 打印

  人民网北京1月5日电 (章斐然)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率多个部委一把手考察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下称微众银行),并称希望互联网金融银行用自己的方式来倒逼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同时与传统金融机构一起融为一体,互相合作。

  对此,业内专家解读表示,诸如微众银行这样的新型银行的诞生,对现行银行体系的金融服务是补充的作用,对传统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有一定引领作用,但就其目前规模而言对全行业影响有限。

  业务填补空缺 创新搅动市场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认为,微众银行作为首批民营银行之一,其出现不仅意味着现有银行体系被倒逼改革转型,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黄志凌向人民金融指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已有的银行服务供给与现实金融需求既存在着服务过剩,又存在大量服务短缺;既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又存在信贷资源虚耗并存;既存在业务产品同质化竞争,又存在客户个性化需求未被满足等现象。

  因此,类似微众银行这样的民营银行是为了弥补金融结构性缺失应运而生的,其意义在于填补现行银行体系的金融服务空缺,而不是替代现行银行体系的服务功能或者简单挤占现行银行体系的市场份额。

  社科院金融所银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人民金融专访时说,“微众银行不仅仅是民营银行,还具有互联网企业的背景,其优势是具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同时拥有海量的网络信息。这样一家新银行,预计会在消费金融领域、小微企业贷款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在产品、业务模式方面的创新会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客户体验以及扩大金融业覆盖面上有独特优势。”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解释说。“当然,互联网银行要在形成规模之后,确确实实地推出来金融产品和工具,才能真正起到‘倒逼’作用。”

  当前影响有限 倒逼作用可期

  专家指出,当前尚不能过分估计微众这类新型银行对整个行业的影响。

  曾刚向人民金融表示,微众银行的注册资本仅为30亿元,按照现有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其所能达到的资产规模约在3、5百亿元之间,仍属小银行的范畴。相较整个银行业超过160万亿的资产规模,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相当有限。

  他建议,如要充分发挥微众这类新型银行对银行业改革的促进作用,仍需加强与传统银行合作。例如暂时没有线下网点的微众银行可可与传统银行展开线下网点合作;再如微众银行可通过与传统银行共享客户、资金等发挥其海量客户资源的优势,突破其有限资金规模的劣势,从而加强对小微、个人客户的金融服务。

  黄志凌认为,民营银行刚刚诞生,目前还无法在市场上对现行银行体系形成太大的压力,但随着其发展成熟,倒逼现有银行体系经营转型的前景可期。

  “在这个过程中,现行银行体系也会在不断转型中出现分化,一些区域性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小型存款性金融机构或将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转型成为民营银行;大中型商业银行向特色的专业化商业银行发展;大型商业银行则将继续作为金融稳定的压仓石发挥基础支撑作用。”黄志凌说。

  监管应一视同仁 不排除适度差异

  未来,监管政策会否向民营银行倾斜,李克强总理关于“温暖的春天”的表述引发市场猜想。对此,专家认为,监管标准应一视同仁,同时积极应对业务创新对监管创新的挑战。

  郭田勇强调,无论是国有控股银行、外资银行还是民营银行,未来应首先在整体的管理政策上“一碗水端平”,不能对任何资本抱有歧视。

  曾刚认为,微众作为民营银行,具有与其他银行相似的风险特征,因此也必须要接受与传统银行相同的监管要求,这包括资本充足率要求、流动性监管要求等等。但由于其业务模式不完全等同于传统银行,监管当局也应该根据其业务特征,来差异化设定相关的监管标准和要求。

  他还建议,在保持监管一致性,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环境的同时,也应加大监管创新力度,探索差异化监管的路径。

  黄志凌表示,在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民营银行规模有限的局部风险不仅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还可以为监管部门探索监管模式与监管方式改革提供鲜活样本。

  在不断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环境中,“不仅民营银行自身要构建不同于现行银行体系的特殊经营模式,监管部门也不能用现有监管模式与监管方式来监管民营银行。”黄志凌说,“在某种意义上,全新的民营银行能否达到顶层设计预期目标,真正考验的是银行监管能力和监管方法。”

[责任编辑: 宿静]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