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12日电(记者朱翃、吴振东)上海日前明确,从2015年起,所有街道取消招商引资职能及相应考核指标和奖励,街道经费支出由区政府全额保障。街道工作重心将切实转移到社区治理和服务上来。
不需再为“挣钱”分心的上海各个街道,将如何做实管理和服务,为百姓创造更多福祉?记者实地走访了多个街道。
近年来,静安区已在上海全市率先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2009年,南西街道就取消了经济科,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谭振勇说,“收支两条线”即将原先公共场所的出租等营利性收入上缴国库,街道只负管理责任。“没有了招商压力,街道能拿出更多精力落实社会治理,拆除违章建筑、治理违法营运等管理顽症将加快解决。”
在社区服务上,南西街道近年推出了“真情暖南西——支出型贫困家庭实物帮助”项目,对因病致贫而现有帮扶政策又覆盖不到的家庭进行帮困,受到了居民好评。“这项工作今年还将继续做下去。”谭振勇说。
徐汇区天平街道公共服务上的财力投入年年增加,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孔缨看来,公共服务是必须要做到老百姓心里去的工作。2015年,天平街道提出了整合、联合、聚合的“三合”思路做强公共服务:“整合”是对党群、行政两条线的工作资源进行整合,不搞“两张皮”;“联合”是将社区党委和社区委员会放到一个部门进行推进,让党建和社区共治形成联动;“聚合”则是聚集社区各方力量,在同一目标下协力推进工作。
“剥离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受到基层街道干部普遍欢迎。有干部指出,过去招商挤占了街道不少精力,在考核指标和利益的驱动下,街道招商难免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甚至违规操作的现象,现在解决了这一“错位”。
如何做大公共服务的“盘子”,是街道取消招商职能后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辖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工作也成了社区服务的推进重点。
据了解,自2008年起,浦兴路街道积极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房地产开发商等沟通,想方设法盘活社会资源,完善为老服务网络,相继建成“浦兴为老服务中心”、“浦兴社区福苑长者照护之家”等多家养老场所,后者虽仅有14张床位,却作为上海首个小区嵌入式新型养老服务设施受到社会关注。与此同时,街道积极联系社会组织,为区内老人提供健康监测、紧急救助、上门康护等拓展服务。
“社区服务关键是用心,要为居民做一些实实在在获益的事,用心就总想得出办法。”浦兴路街道干部蔡叶罡说。
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街道主任王文辉坦言:“过去街道招商确实发挥过一定作用,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必须调整,社区工作要回归本位,做到力量下沉,对居民负责。”
自2014年10月以来,江川街道利用闵行区“大联动”管理平台,已形成了街面、居委两方面的前端管理格局,并对厂区、校区、园区进行延伸,而这些工作也促进了社区自治观念的形成。
如何做强做好公共服务,街道干部们还在继续思考、摸索。一些街道干部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和完善对街道社区服务的评估、监督机制,以老百姓满不满意为最重要的标准,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有序、有效。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