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乳业怪现象:喝不起、卖不动和倒奶并存

2015-01-15 09:2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这些天来,看透了乳业起伏的山东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马不停蹄。先是对山东省内各地奶农生存现状进行调研,然后又到全国各地参加行业研讨会,这两天则不断接受媒体采访,为奶农和中国乳业呼吁。

  “2014年全年进口乳粉约110万吨,比2013年的85万吨增加了25吨左右,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这部分有影响,但不至于把国内市场搞乱。”张志民在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来的调研报告中称,“这次事件充分暴露了国内乳业的深层次矛盾,即两个方面的‘失联’:一是乳企和奶农两张皮,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二是乳制品生产、加工和消费环节失联,于是造成喝不起、卖不动和倒奶同时存在的怪象。”

  应构建产业链利益共同体

  1月14日,一位山东胶东半岛的奶农张勇(化名)向本报记者抱怨道:从事奶牛养殖7年了,也有过艰难的时候,但当时饲料成本是如今的1/3,一年下来还有利可图。“但如今要承受不断上涨的养殖成本压力,同时生鲜奶收购价还一落再落。”

  “刚接到通知,每公斤又下调0.15元。”讲到这里,他长叹了一口气,“唉,没办法,走一步算一步吧。”

  另有一家奶牛场负责人介绍,他的奶牛场每天产奶3.7吨,乳企只收3吨,其余700公斤只能以2.5元/公斤的价格处理掉。“现在也不敢给奶牛吃好草好料了,多产奶反而成为头疼事了。”该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张志民根据调研发现,乳业链条存在三种情况: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自产自销模式;东营胜大奶牛场等中小规模奶牛场直接兴办“鲜奶吧”的产销一体模式;奶农单纯与乳企签订购销协议的两张皮模式。

  他认为,第三种模式的奶农是此次受损最严重的群体,购销协议上规定价格“随行就市”,话语权完全掌握在乳企手中,加上租地、用工、上设备和能源环保等成本增加,奶农利润和生存空间进一步遭受挤压。

  关于这一点,龙丹乳业总经理高扶良向本报记者称:“从目前的混乱局面来看,单独从奶源或消费市场去采取措施,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现在需要系统性地,从完善产业链的角度去开药方。”

[责任编辑: 宿静]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