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政策性银行再加杠杆:专项金融债开启 发改委或先核定项目(图)

2015-08-05 09:1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转发 打印

专项金融债稳增长

  专项金融债稳增长

  在7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纳入专项金融债予以支持后,一种新的稳增长的工具迅速受到市场关注,其规模很可能达到万亿级别,这也引起引起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

  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的信息显示,国开行和农发行将利用债券募集的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资,用于项目资本金等投入。而且,这些投资的项目很可能需要从发改委的项目清单里选择。

  导读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万亿规模的专项金融债,不会今年年内发完,因此其对市场的影响可能并没有市场想象得那么大,“可能是分几年逐步推进,落实到年内可能是小几千亿级别的发行,比如2000-3000亿。”

  本报记者 黄斌

  实习记者 毕怡琳 北京报道

  中央加杠杆的进程还在继续,上周末突然“杀出”的万亿规模政策性银行长期专项金融债成为市场焦点,而该债券的最新发展动向中,又多了发改委这一新增变量。

  7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及,“要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管廊建设列入专项金融债支持范围。”专项金融债于是受到外界关注。

  8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获取的一份某省发改委下发的《专项建设债券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印证了此前市场对专项金融债的部分相关猜测。

  《方案》内容显示,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利率的90%给予贴息,国开行、农发行利用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据其了解,此次专项金融债规模为1万亿元,未来几年内分批次发行。同时,央行将对邮储银行购买专项债券提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具体措施可能包括再贷款、定向降准等。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能向相关部门求证计划中的发行规模。

  “发改委手头有大量项目,项目启动后发改委有项目收益债可以对接其融资需求,但项目需要初始资金启动。比如做PPP、城投项目的资本金,然后PPP和城投再去做债务融资。”北京某大型券商固收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

  在具体资金和项目的对接上,《方案》称,发改委将按照“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不重复建设、不产生挤出效应”原则确定的投资方向,梳理提出项目清单,由开行和农发行在清单内选择具体项目安排。同时,两家政策性银行亦可自行找到符合要求的合适项目,经国家发改委商讨有关方面核定后安排。

  “政策性银行自身储备的项目应该不少,但开行、发行的项目还需要经过发改委核定后才能安排,说明在专项金融债的使用上,发改委可能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具体谁来主导,还需要看后续的实际操作。”前述券商固收研究人士分析称。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明确表示,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承担各自项目风险和责任,中央不为地方项目兜底。

  专项金融债是什么?

  2011年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中首次出现专项金融债的概念,该文件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2013年,银监会允许商业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用于发放涉农贷款。

  专项金融债是指金融机构为筹集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或投资等业务资金而发行的债券。中信证券固收团队指出,此次国开行、农发行将要发行的专项金融债,将成为首只“基础设施”专项金融债。

  同时,这些政策性银行发行的专项金融债与过去商业银行发行的专项金融债亦有差异,且体现了中央政府“向中央加杠杆转变”的政策方向。

  专项金融债具有明确的政策优惠,需“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且募集的专项资金在计算存贷比时,对应贷款从分子项中予以扣除。

  “由于抵扣存贷比考核对政策性银行意义不大,所以央行未来将向两家政策性银行提供其他配套政策;而对购买专项债券的机构,则可以通过对其定向降准、减免利息所得税等鼓励其购买。”北京某大型券商固收研究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此次专项金融债与PSL、MLF及SLF在期限、资金来源、定价方式、接受主体及期限上均差别较大。

  期限方面,“预计长期专项金融债至少在7年以上”,而PSL、MLF、SLF期限则较短,最长为三年;资金来源上,长期专项金融债通过银行间市场募集,其他三者则通过央行直接注入;定价方面,长期专项金融债是市场各方通过招投标方式商定,而其他三者则由央行单独确定;在接受主体上,PSL、MLF、SLF接受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而长期专项金融债接受主体是政策性银行。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此次专项金融债的推出,体现了“稳增长的中坚力量从此前分散、众多的商业银行向少数、集中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扩展”这一重大变化。

  而这一转变,亦体现出中央政府“金融加杠杆逐渐过渡到中央加杠杆”的政策思路变化。其研报解释称,由于商业银行热衷于同业期限错配,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受阻,若当下仍依赖商业银行过度负债稳增长,只会加大杠杆和错配程度,提升系统性风险。

  中信证券固收团队强调,此次专项金融债的推出,发挥了“财政金融协同效应”,“PSL、MLF、SLF稳增长都是央行唱"独角戏",但货币政策历来就有"牵马到河边,强马饮水难"的弱点,通过专项债依靠具有财政部背景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正好弥补这一弱势。”

[责任编辑: 吴晓寒]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