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生产制造领域将具备收集、传输及处理大数据的高级能力,使制造业形成工业互联网,带动传统制造业的颠覆与重构——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向我们袭来。制造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德国的“工业4.0”;无论是制造业的参与者角色、制造的理念、模式,还是驱动力,都在出现颠覆与重构。
制造业的三大压力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能源日趋匮乏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解决这些全球性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雾霾的来源,无论是发电、汽车、钢铁、水泥都跟工业息息相关。“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淘汰落后产能”俨然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词汇。为此,许多国家对工业节能减排的要求更高。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有一个相同的愿景,那就是工业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20世纪,大规模生产模式在全球制造业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它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整个社会进入全新阶段。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随之而来,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大规模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这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过去30多年是全球化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是生产的重要管理要素。而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也从客观上对未来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压力。此外,受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压力加大、产能加剧过剩等外界环境影响,传统的以能量转换工具为推动力的工业经济将难以维系。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
21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出路,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欧盟整体上开始加大制造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12年2月正式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推出了《德国工业4.0战略》。
美、德两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新工业时代,美国推出“制造业回归”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可以说,两国在制造业上争相发力,但目的都是期望抢占未来制造业的主导权。随着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强力推动以及我国国内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我国制造业依赖传统比较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局面难以为继。加快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培育和发展新优势,是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主动出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抉择。所以说,在国际制造业竞争加剧、传统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酝酿的复杂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机遇。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唯一的选择是建设制造强国,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
自2014年10月我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并签订《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来,“工业4.0”的概念在我国迅速走红,一时间,“工业4.0”、“智能制造”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受到了德国工业4.0的影响,核心思路与工业4.0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一个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这也是工业4.0的核心思想;此外,“中国制造2025”中提及的作为智能制造基础的信息物理系统(CPS),也是德国工业4.0中所强调的核心概念。
与“工业4.0”巧合的是,对于国内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规划一项未来10年制造业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如今,这项规划将以德国“工业4.0”为启示,学习德国的智能制造,为我国现代化工业强国之路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工业4.0”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国制造2025”也弱化了以往规划中5年时间的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主要围绕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使我国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以前,我国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一直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积极推动下,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效地为制造业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毫无疑问,“工业4.0”时代,新一轮工业革命将更快速地带动“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全面嵌入,将打破传统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生产制造过程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将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高度灵活配置,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从而将有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目标上来看,德国“工业4.0”主要是期望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保持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抗衡美国互联网巨头对制造业的吞并。而在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首次公开披露了“中国制造2025”制定情况,表示大体需要用3个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并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是一个路线图,有具体的时间表。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通过10年的努力,让中国制造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从时间表来看,德国“工业4.0”战略工作组也认为德国实现“工业4.0”需要10年时间,在时间上和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大体在一个时间段。
[责任编辑: 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