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这个位于山东东南部的小县城,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是闻名中外的“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近年来,随着莒南石雕种类越来越多,传统艺人手艺越来越精湛,莒南石雕文化日渐繁荣。
坊前镇,一个普普通通通的小镇,坐落在莒南县城的东部。相传大禹曾来此地筑堤治水,一位民间艺人用手工雕刻了一座石坊,作为对大禹治水的纪念。据悉,目前坊前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石雕基地之一,石雕、石刻加工厂已达80多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技术人员大300余人。坊前镇每年所产的建筑石雕、工艺石雕,不仅畅销国内,同时远销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当年坊前镇就实现产值10亿多元,创利税2.6亿元,从业人员人均收入4多万元。
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为提升石雕产品的档次和品位,莒南县多次组织人去北京故宫、中国美术馆,南下浙江、福建、厦门等地参观学习,并邀请中央工艺美院雕塑专家祝大年教授和田自秉教授等到莒南讲课、设计产品、评点作品。同时,莒南县还组织创作者们走出国门,到意大利的罗马、法国的卢浮宫等世界著名艺术殿堂观摩,拜师求艺。通过这种“拜师天下”式的学习,时下的莒南石雕被赋予新的生命。
石雕产业园中出口样品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而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勇进集团目前成立已足足20余年,企业相关负责人陈强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张,目前集团的主要客户包括万科、华润等一线地产商,工程项目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成都等20多个城市,现已发展成为国内石材装饰行业综合实力较强企业。2015年集团产值达7.3亿元,出口创汇6000余万美元,其中石雕石刻出口3000余万美元,实现利税1.5亿元。
生产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异形”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采访过程中,记者跟随陈强一同来到了石材的生产加工车间。此时此刻,身着工作服,带着防尘口罩的工人正在进行一道名为“异形”的生产加工工序。陈强介绍到,这些车间工人分工明确,流水线作业,快速而准确。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了解到,尽管近两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我国制造业同比增速减缓,但勇进集团因为深耕传统文化制造,基于前期市场已基本打开,如今在市场地位和定价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客户资源相对稳定,所以每年的订单不降反增,甚至节节攀升。此外,对于这些从事传统文化制造业的企业,当地政府还会给予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当地石匠打磨石雕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期间,陈强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像其他传统手艺一样,石雕技艺的传承同样面临着很大程度的人才断层。相对于其他更加灵活的谋生手段,重复手工作业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的确稍有欠缺。不过,现在随着匠人收入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愿意静下心来学习这项技艺,“我们当地人均月收入2000到3000不等,但如今也是‘一把锤,一根錾,一年挣个七八万’,加上我们地方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从事这样技艺,也会给他们发放补助”。
据悉,在专注传统石雕业务的基础上,勇进集团积极扩大与大型房产公司的合作深度,2006年将总部迁到北京,并于同期开始实施外墙干挂工程。随着近些年石材干挂豪宅日渐受追捧,其市场前景也越来越被业内看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勇进集团每年都会投入300- 400万实行新品研发,并在北京专门聘请、培养了一批具有资深专业背景的设计团队,不断深入市场调研,积极与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夯实行业内功。
采访的最后,陈强透漏不久企业将挂牌上市,“因为干我们这一行,相对战线会拉得比较长,加之石雕石刻大多出口,外墙干挂账龄也比较长,所以对资金的流动性有一定的要求,预计今年9月份我们将会登陆新三板”。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