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央行缩短放长 缓解流动性错配压力

2016年08月30日 10:26:34  来源:财新网
字号:    

  随着14天期逆回购的重启,资金紧张从隔夜和7天期品种,蔓延到整个货币市场。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石磊对财新记者表示,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货币政策工具有所微调,体现了“缩短放长”的操作思路,传达出当前当局对于流动性调控上中性偏紧的态度。

  有机构表示,隔夜资金少了,连7天期的资金都开始变得“一票难求”,资金融入方不得不将目光转向14天期甚至更长期限的资金。

  莫尼塔研究团队认为,维持资金面紧平衡不意味着央行将收紧货币条件,重启14天逆回购是希望拉长资金投放的期限,缓解流动性错配压力。

  流动性趋紧

  进入8月以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隔夜和7天期品种几乎连续上行,一举刷新了近四个月以来的高位。

  8月25日,隔夜Shibor上升0.001个百分点至2.044%;7天期Shibor上升了0.002个百分点至2.364%。

  此前较为平稳的中长期利率,在14天期逆回购重启以后,也出现上升。8月24日,各个品种的Shibor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扬。

  此外,三个月期国库定存利率在时隔九个月后也出现首次上调。8月23日,2016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五期)中标利率为2.8%,较上一期三月期国库定存利率上升了0.05个百分点。

  莫尼塔研究团队认为,近期资金面偏紧,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金融机构持续加杠杆导致超储率偏低;另一方面,央行有意维持资金面紧平衡,从而抑制债市加杠杆行为。

  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表示,受此前乐观情绪影响,市场杠杆水平普遍偏高,期限错配导致了市场隔夜资金需求持续攀升,而央行近期维持资金面紧平衡的态度十分坚决,导致了资金面的持续紧张。

  从大环境看,当前外汇占款持续下降、财政存款阶段性上升等因素也导致流动性偏紧。人民币贬值压力下,外汇占款已连续九个月下降,7月外汇占款下降1905亿元。同时,7月财政存款增加了4882亿元,使得流动性面临压力。

  缩短放长防风险

  在市场已经逐渐习惯央行7天期逆回购连续滚动操作之时,14天期逆回购突然重启。当前已经连续发行两期,中标利率都持平于2.4%。

  石磊认为,其目的主要在于,一方面短期资金到期压力大,通过14天期逆回购平滑流动性集中到期;另一方面,抬升资金利率,可能意在遏制机构通过短期资金进行投机。

  屈庆认为,无论是此前MLF续作放弃3个月期限品种,还是此次重启14天期逆回购,都反映出央行有意通过回收短期流动性、同时释放较长期限的流动性,提高市场资金成本,控制债市杠杆规模。“这一政策意图,与近期决策层金融监管趋严和降杠杆的防风险基调是一脉相承的。”

  在经历了过去近三年的债市牛市后,目前债市整体收益率水平较低,加杠杆就成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必然选择,这也推动了2015年以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的急剧攀升。

  同时,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也可能意在调整资金融出结构,从而有助于提高央行对市场利率的调控能力。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中国央行选择了7天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而市场对此并不认可,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是隔夜。两者之间存在期限利差,导致央行基准利率失效,这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

  由于资金面过于宽松,大行通常融出隔夜资金,同时市场需求也集中在隔夜资金上,市场认可的基准利率反而成为了隔夜利率。

  当前隔夜已经成为绝对的主导品种,市场资金需求短期化。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从期限结构看,市场交易更趋集中于隔夜品种,上半年回购和拆借隔夜品种的成交量分别占各自总量的86.4%和88.4%,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5个和8.9个百分点。

  邓海清认为,这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在金融系统风险层面,隔夜资金占比过高,市场期限错配程度太大。

  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层面,央行基准利率失效,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央行本意是7天回购利率2.25%是基准利率,而市场将隔夜利率2%作为实际的基准利率,导致事实上被动降息25个基点,这实际就是央行货币政策传导失效。

  因此,邓海清建议,从中国目前现实来看,中国央行有必要调整资金融出结构,降低隔夜资金可得性。

  债市波动或加大

  对于此次14天期逆回购重启对债市的影响,莫尼塔研究团队认为,债券市场持续杀跌,或主要受情绪主导。当前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债市大幅回调,预计央行也不会通过收紧货币条件硬性去杠杆。央行或许希望依靠市场预期的自然分化,来抑制债市杠杆的不断上升。随着预期的分化与博弈,债市波动或将明显加大。

  其分析称,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更多是出于拉长资金投放期限,平滑资金到期压力的目的。只要套息空间尚存,资金成本小幅抬升就不会引发债市明显的去杠杆。只不过对于交易型资金来说,息差进一步缩小会影响到其对债市的参与热情,从而延长近期债市调整的时间。

  邓海清表示,目前长端利率债风险高于收益,长期看空债券市场。14天逆回购重启只是引子,债市的真正的风险是隔夜资金的可得性下降、波动性增强,导致套息交易的成本上升,甚至被迫去杠杆,引发“下跌-去杠杆”循环,这将给债市带来长期的调整压力。

  屈庆认为,目前债市的急剧调整并非由单纯的获利了结所引起,而是在央行有意引导的资金面紧张刺激下,此前被乐观情绪所忽略的利空因素的集中释放。

  他预计,无论是基本面触底企稳、通胀反弹还是监管防风险去杠杆,都将大概率伴随整个下半年,此前过于火爆的债市无疑将成为下半年监管的重点。事实上,此前不管是基金子公司业务、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还是银行理财业务,监管都已经开始更加严格,金融去杠杆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责任编辑:李帅]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