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特区政府宣布成立医管局检讨督导委员会,以督导和保证医管局在双轨制的医疗制度下提供高水平、高效益的服务。检讨范围包括医管局的管理及联网制度、资源分配、服务水平及整体成本效益等。医管局过去的表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面对内部和外部挑战,需要进行改革,以提升服务
陈振宁
医管局架构庞大
医管局是香港的一个法定机构,于1990年根据《医院管理局条例》成立。它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香港公立医院及其相关的医疗服务。其架构庞大,共有41间公立医院,雇用64000人。所有的医院被划分为七个医院联网,以保证病人在每一个地区内都可以获得每个环节所需的治疗。每个联网都会有其管理架构。
根据《医院管理局条例》,医管局主席的委任条款及条件由行政长官决定。行政长官如认为有照顾公众利益的必要,可就其执行职能或行使权力方面,向医管局发出一般性或具体性的书面指示,医管局须服从行政长官的指示。同时,医管局的工作由食物及卫生局负责监察。
医管局运作至今,其表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相较其他国家和地区,香港的医疗开支较低,但人们却享有较好的治疗服务。据统计,2010年,香港的整体医疗卫生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的5.2%,低于美国的17.6%、法国的11.6%、日本的9.5%等。而香港人的平均寿命却是世界首位;2011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0.5岁和86.7岁。即使经济条件较佳的市民,在遇到较严重的疾病时,主要也是依靠公立医院进行治疗。
不断面临内外压力
然而,社会上对医管局有一定的批评。在七月份,便有立法会议员提出无约束力议案,要求解散医管局,但遭到大多数议员的否决。
对医管局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批评指出医管局在医院联网的资源分配上不均。根据医学界立法会议员统计,2012年,九龙东占人口的14.1%,却只享有医管局2011/2012年度拨款的10.1%;九龙中占人口的7%,却享有拨款的14.1%。医院联网的资源分配差别令病人接受诊治的轮候时间等受到影响,例如九龙东需在矫形及创伤外科轮候101周,但九龙中只需24周。
第二,有批评指出医管局“山头主义”盛行。医管局总部已有多层分工,而七个医院联网也有其管理层。各个联网未必能通力合作,协调如何分担照顾病人的责任。
第三,医管局所申请的资源不断增加,但基本服务的人手并没有增加,令病人感受不到服务的改善。尤其有指医管局过去表现并不理想,如医疗事故频发等,但管理层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获得加薪。由于医管局的薪酬来自公帑,有批评指出,医管局需要加强透明度。
除了医管局的内部问题外,也有外部环境迫使政府考虑改革。香港的医疗系统面临一连串的挑战。例如,香港人口老化严重。预计到2033年,65岁或以上的长者占全港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5%,换句话说,即每四人中就有一人为长者。更多长者意味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会更大,医管局因此必须提升效能。另外,有意见指出,相较以往,市民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更高,医管局管理层乃至一线员工都将面对更大的压力,机构文化需要进一步跟上社会思潮。
由利益方人士组成
针对医管局的问题,政府过去曾推出过一些措施,但成效有限,例如医管局曾于2007年向其中高层人员推出条件较佳的提早退休计划,以劝退一些被视为表现不称职的人士,但申请早退者并不多。
新任行政长官于2013年宣布首份施政报告时,承诺对医管局进行检讨。近日,特区政府便宣布成立医管局检讨督导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要确保医管局在双轨制的医疗制度下提供高水平、高效益的服务。检讨范围包括医管局的管理及联网制度、资源分配、服务水平及整体成本效益等。
目前,该委员会由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医管局一线员工、医护人员、学界、商界、病人组织、社福界等的代表。其首次会议将于九月举行,以制订检讨的方式、优先次序及时间表。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该委员会的组成,有五个本地的医生组织包括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香港医学会、私人执业专科医生协会等发表声明,指其缺乏具广泛代表性的医学界代表。另外,有立法会议员忧虑,该委员会的成立不等于有决心改革医管局,可能只是一个公关工具。
社会对于医管局面临的内外挑战已有不少讨论,现政府设立委员会作检讨是个好的开始。但是,医管局的改革涉及多个利益攸关者如医管局管理层、一线人员、病人组织等,政府如何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中推动深刻的体制改革,则是对本届政府的一个重要考验。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