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2月9日电 题:(香港百姓故事)香港“玻璃女”微笑追逐梦想
“为了梦想,你可以去到几尽?(走到多远)”这是近期流行在香港的一句电影台词,而对于邓嘉玲来说,只要一直保持微笑,她就可以继续追梦永不停歇。
邓嘉玲是香港一名80后女青年,患有俗称“玻璃骨”的先天性成骨不全症,身体永远停留在两岁小孩的样子,极易骨折的她双脚双手扭曲,无法正常行走。在外表上看来柔弱的她,年轻的人生写满着“追梦”、“自强不息”和“勇气无畏”的故事。
一个阳光明灿烂的下午,记者在香港一家咖啡店如约采访她的时候,远远地听到她那极具阳光般温暖的感染力的笑声。“由小到大,认识我的人都知道笑是我的标志,我很受家人和朋友的宠爱,我也希望身边人开心,这种开心一定是双向的。”
邓嘉玲17岁之前,父母出于顾虑很少让她出门,她不明白为何不可以像其他人一样随意走动,见到外面世界的机会就是每次骨折被送往医院。
碍于身体情况,她也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在我决定学会自己出门之前,在家里看电视时一直渴望自己出去读书,而父母总是担心很多,可是我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邓嘉玲微笑着告诉记者,17岁那年她向父母提出要学用婴儿车自己走路,后来逐渐锻炼使用电动轮椅车,这其中受过很多身体的伤痛,“这都是必须要经历的”。
学会“行走”的邓嘉玲从开始认知世界之初,就不畏惧克服比常人更多的困难,而她总是微笑着看待一切面对的困难。从小用看教育电视来学习基本的知识,她发现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但梦想远不止于此,“我想成为一名大学生”。
提到这个梦想,她忍不住笑了:“谁能想到一个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残疾人可以去读大学呢?”
当记者问她在攻读大学时遇到最大的困难时,邓嘉玲摆了摆手,微笑着说:“学习英文是最难的,从零开始学,没办法就只能一本书慢慢地学。”
她先是通过香港的专门培训计划进行系统学习,因为行动不如常人,她便每日早早赶去培训地点,结束课程深夜回到家里,更是“曾经看着英文书哭起来,突然感到非常乏力”。
经过了无数个早出晚归的日子,她终于如愿在2009年进入香港公开大学进修中国语言及文学的学士课程。提到这一路求学历程,她对自己的难处一句带过:“遇到任何感兴趣的事,我都会立刻去行动(尝试),不会在做事情前想能不能做到。”
采访过程中,面对记者夹杂着普通话的粤语提问,平日讲粤语的邓嘉玲也趁机练习了普通话,时不时地请记者帮她校正一些字的普通话发音。她说,“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可以练习一下自己半桶水的普通话。”
离开大学象牙塔之后,邓嘉玲走上职场,面临着社会上对她身体的担忧和不信任,她从没怕过,用始终保持的微笑打动了一位老板,得到了市场销售员的第一份工作。
起初,她总是接到客户投诉,抱怨她的动作慢,或是对她能否正常做工表示怀疑,有时客户更几近发脾气。但她没有气馁,耐心平复客人情绪,用舒缓的语气向对方解释自己的身体对工作没有任何影响。
她微笑着说,工作起初的难处,令她学到诚恳及专业精神的重要,幷将之用于日后的工作。努力很快获得认可,半年后她便被升任为市场销售主任,带领新人做工作。“这份工作让我接触社会的人,使我相信自己能够自力更生。”
实现学业和职场的梦想后,邓嘉玲还想完成另一个愿望:做义工。原本需要社会帮助的她,在香港已有八年的义工经历。
做义工之初,她也遭受到过怀疑和不信任。当记者问她如何面对他人疑惑的眼光时,她微笑着跟记者分享自己第一次担任励志演讲员义工的经历。
“走上舞台和那么多不认识的人交流之前,我有点胆怯、紧张,担心别人不能接受我,不相信我说的。”直到当台下的观众微笑地看着她时,她才深呼吸用微笑平息自己的担忧。
“我从小得到很多社会的帮助,也想出一份绵力,带领年轻人一起认识这个社会,帮助社会有需要帮助的人。”坐在电动轮椅上的邓嘉玲爽朗地笑着,挺直了腰,用大大的眼睛张望着,眼神坚毅。
在年轻的追梦路上,邓嘉玲以一个“玻璃”的身躯,在轮椅上一“步”一个脚印,微笑着去克服困难,甚至独自乘坐客机前往台湾旅游。
“老天爷给我了这个‘玻璃’的身体,也给了我勇敢的天性。”邓嘉玲因她的经历,被评为2012年度的“香港精神大使”和“复康力量在职达人”,以及2013年度的“香港十大再生勇士”。
“大雨之后都有彩虹出现。”邓嘉玲微笑地告诉记者,她的人生路才刚刚开始。(完)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