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食品  > 正文

三款大枣食谱 冬令进补佳品

2014-12-18 09:19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字号:       转发 打印

  大家知道什么是冬令吗?古人以天时附会政事,以为政令措施须与季节相应,否则将生灾异。这就是冬令,冬令在我们现在的意思就是简单的冬天到来了。

  冬季饮食,多种多样,下面是一些大枣的食补可供选择:

  1.冬令滋补三元汤

  大枣3~10枚,莲子9~15克,桂圆6~12克。先将莲子用清水浸泡1~2小时,然后与洗净的大枣一同放锅内煎煮,最后放入桂圆肉,待煮至质软汤浓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匀,温凉后即可饮食。

  功效:温补气血、强身壮体、养心安神,是严冬防病4祛疾、增强体质的滋补佳品,且十分适宜于老年人和心烦失眠、神经衰弱以及慢性病患者。

  2.阿胶大枣膏

  阿胶60克,大枣20枚,黄酒100毫升,冰糖50克。制作:①将阿胶打碎,放入黄酒,浸泡2天;大枣去核,切碎。②把用酒浸泡好的阿胶浓浆倒入小锅里小火加热,慢慢溶化,其间要小心搅拌,不要糊锅。③待阿胶完全溶化后加入大枣和冰糖,继续加热,搅拌,直到冰糖完全溶化。④继续小火加热,不断搅拌直至阿胶浆变黏稠,关火。⑤取干净容器,趁热把阿胶浆倒入,放凉后置冰箱内保存即可。用法:早晚各1汤匙,做1次可吃一周。

  功效:补血滋阴、养颜美容,适合女性冬季补养。对体质虚弱、贫血及免疫力低下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当归大枣生姜炖羊肉

  当归50克,大枣12枚,生姜50克,羊肉500克,盐8克,味精2克。将羊肉切成块,用水冲洗血污,放入开水中滚5分钟左右,捞起;当归洗净切片,大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将以上材料放入已经煲滚了的水中,继续用中火煲3小时即可。

  功效:补血活血、去风散寒。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俗话俗话,在我看来这些可都是很有用的,这些可都是历代的财富啊!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大家可千万不要错过了。

  吃大枣要注意的三大误区!

  误会1:大枣补血效果好

  首先要说明,贫血患者吃大枣是有好处的,就像吃苹果或葡萄等其他水果一样。但是,如果你指望大枣发挥特别的补血作用,甚至治疗缺铁性贫血,就像猪肝或肉类那样,则是错误的。

  大枣(鲜)的铁含量在水果当中算是比较多的,为1.2毫克/100克。但是,像其他植物性食物一样,大枣中的铁吸收率极低,不能被人体很好地利用。

  大枣(鲜)中维生素C(VC)含量是水果中的佼佼者,为243毫克/100克。而VC能促进铁吸收,有助于防治缺铁性贫血。不过,正如上面已讨论过的,大枣(鲜)常常不能多吃,吃那么十粒八粒的大枣,对补血而言,纯属隔靴搔痒。

  误会2:大枣不能和胡萝卜一起吃

  支持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大枣(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C),而胡萝卜含有能破坏VC的氧化酶,所以两者相遇就降低了大枣的营养价值。前两句是对的,大枣有VC,胡萝卜有氧化酶,但最后一句结论是错的。胡萝卜中的氧化酶破坏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连胡萝卜本身含有的VC都破坏不完,怎么会去破坏其他食物中的VC呢?

  因此,如果真的那么在乎VC被破坏的话,“最佳的”策略只能是不要吃胡萝卜。可这也有问题,因为除了胡萝卜,黄瓜等蔬菜也含有破坏VC的氧化酶,那就连黄瓜等也一并不吃了?可还是不行,其他食物虽然没有破坏VC的氧化酶,但也会有其他缺点,比如鸡蛋有胆固醇,肉类和牛奶有饱和脂肪…,都一并不要吃了?活活饿死吧。

  至于大枣不能与海鲜一起吃,大枣与大葱不能一起吃……之类的立足于食物相克的胡言乱语,更加不值一驳。

  误会3:大枣不宜多吃

  众所周知,大枣(鲜枣)不好消化。这是因为,大枣不但水分含量低,仅为67%(其他常见水果多为80%~90%),而且膳食纤维含量高,为1.9%,明显高于其他常见水果(比如葡萄平均为0.4%、苹果平均为1.2%)。膳食纤维(尤其是不可溶的纤维素)在胃和小肠中不能被消化,一次摄入量大时会造成胃肠不适。大枣中的膳食纤维主要集中在皮中,大枣的果肉是脆的,但枣皮是非常薄而硬的。咀嚼时很难彻底捣碎。你可以试验一下:把大枣(鲜枣)咀嚼后,不要下咽,吐出来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其中混有大小不一的枣皮碎片,它们与果肉分离,形状不一,质地硬,边缘锋利。可以想象,吞入胃中之后,如果你的胃黏膜刚好有炎症或溃疡,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会造成疼痛或不适。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