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啤酒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已经连续增长20多年的中国啤酒产业。
一方面,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啤酒行业共生产啤酒3479.23万千升,同比下降6.12%;另一方面,在零关税、自贸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洋啤酒渐渐在中国市场流行开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进口啤酒36.31万千升,同比增加65.7%。《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福建地区的样本调查发现,在政策引导下,厦门海沧港区今年已经跃升为全国第一大洋啤酒口岸。厦门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1~8月,厦门海沧口岸共进口洋啤酒9.51万千升,增幅高达220%。如今,越来越多的贸易商转型做洋啤酒生意,一些厦门酒类电商的零售价甚至比香港还便宜。
自贸区洋啤酒比香港还便宜
距离平潭约250公里的厦门自贸片区海沧保税港区,已经成为今年全国啤酒进口量最大的集散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来到保税区现场发现,大量的进口啤酒堆积在仓库中,这些啤酒来自全球各个著名的啤酒产地,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消费者陌生的品牌。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洋啤酒零售销量大增的原因很多,最主要因素是零关税政策以及进口国货币贬值造成的高性价比,记者所查阅资料显示,我国的“进口啤酒的进口税,HS编码 220300000,关税:0;增值税:17%”。另外,洋啤酒的主要来源地是欧洲,虽然最近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近年来总体上对欧元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升值,即来自欧洲的产品实际上更便宜了。
记者发现不少洋食品店、保税店的酒类专柜都摞起了整箱的啤酒,并打着“买二送一”等促销信息。而不同品种、品牌的各国洋啤酒占据了酒柜的半壁江山。“德国力堡黑啤、白啤折算下来才5.5元一瓶,而比利时的圣佛洋750ml瓶装折算下来46.7元。”一家海淘网站的厦门店店长小严告诉记者,由于门店开设在保税区内,租金便宜,加上节省了中间环节和物流费用,其门店的洋啤酒零售价格极具优势。“我们线上的零售价格甚至比香港还要低10%,今年不少国内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网购、深圳保税店而放弃香港购物。”小严告诉记者,其公司今年在深圳的销售业绩相当不错,而眼下正加大在福建的布局,他们在厦门海沧保税区的保税店眼下正在筹备开业,而在国庆期间试营业期间,仅7天就卖出了600多箱洋啤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一些酒吧等夜场也已经开始将高端洋啤酒作为主打产品。不少接触过洋啤酒的消费者表示,在认可洋啤酒的口味之后,很难再回到国产啤酒。而在国产啤酒利润空间低下的状况下,不少经销商也把目光投向了洋啤酒,因为洋啤酒较一般的国产啤酒的利润空间更为可观。
尽管啤酒不一定是海鲜的伴佐佳酿,但喜欢海鲜的福建人总喜欢和三五好友在海鲜拍档聚会畅饮。眼下已经入秋,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福建大部分地区依然维持30度左右的气温。平潭的翁先生开了一家大排档,排档晚间生意最好,即使现在这天气依然能营业到深夜。翁先生习惯跟常客敬酒,和往年喝国产啤酒不同,今年翁先生总是提上一打国外洋啤酒,有时候是西班牙的品牌、有时候是德国品牌。
翁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些啤酒是朋友推荐的,一瓶330ml的洋啤酒售价也不过5~6元,和同等价位的国产啤酒相比极具性价比,而且口感更好。
来自厦门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1~8月,厦门海沧口岸共进口洋啤酒9.51万千升,同比增长2.2倍,占同期全国进口啤酒总量(36.31万千升)的26.2%。数据显示,自2014年4月以来,厦门海沧口岸的啤酒进口量就保持高速增长,而今年8月进口1.87万千升进口量创单月历史新高。
企业转型“朋友圈”卖酒
除了保税店、网店销售模式外,有不少厦门微商也在销售洋啤酒,而这种“朋友圈”口碑销售,也让洋啤酒在当地得到进一步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朋友圈这些销售洋啤酒的微商,大多是转型后的外贸企业。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几年前一些外贸企业就已经转型,其中食品、酒类洋贸易是大类。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消费形态的变化,在整个酒类金字塔底层的啤酒成为消费新宠,而此前不少专营洋葡萄酒、洋酒的企业在近几年陆续也开始专设啤酒洋门类,并几乎能占到一半的量。
“我们公司大约有200多种洋啤酒,40多个品牌。大部分来自德国、比利时等地,其中德国品牌就占了三分之一。”上述海淘网厦门公司总经理胡高华也是在今年首度转型涉足洋食品,而在其保税店二楼的整层酒类货架区域,啤酒就占了一半。
厦门优传集团是国内最早进入保税区开设酒类保税展示门店的贸易企业之一,今年,该公司也首次开展了洋啤酒的业务。公司相关负责人闵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该公司的洋啤酒进口量达到200个货柜,不少客户甚至是包整个货柜的方式购买,今年洋啤酒量的大增也在情理之中。
闵先生介绍道,“过去洋啤酒占整个市场的比例只有1%,这也意味着洋啤酒市场的潜力巨大。”他认为,由于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国产啤酒成本上升;相对而言,洋啤酒的性价比逐渐提高,加之消费者消费更趋理性,一系列综合因素导致洋啤酒今年大热。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营洋啤酒的商家数量越来越多,洋啤酒市场的垄断性和集中度有所降低,再加上中国对进口啤酒实行零关税政策,因此洋啤酒的价格越来越大众化;大麦和小麦是国外酿造啤酒的主原料,而国内啤酒大多用大米或玉米作为原料,消费者的需求日渐多样化,品种丰富、口味多样的洋啤酒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洋啤酒市场空间巨大
从燕京、雪花、青岛三大啤酒巨头的半年报来看,啤酒行业整体下滑的态势在二季度有所扩大。截至2015年6月,国产啤酒产量已连续13个月下跌,为近20年首次出现持续负增长。
近年来,洋啤酒的畅销与国产啤酒增速放缓形成了鲜明对比。梁铭宣认为,洋啤酒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啤酒市场,尤其是在中高端啤酒市场上。其表示,由于洋啤酒在质量和口感上更胜一筹,更受国内消费者青睐。洋啤酒大规模涌进,对国产啤酒来说是挑战但也是机遇,国产啤酒可以借此机会学习洋啤酒先进的酿造工艺和生产技术,提升产品口感;国产啤酒相对洋啤酒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和渠道,因而国产啤酒要进一步优化渠道建设,控制生产成本;加速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线,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
业内对于洋啤酒未来的趋势也保持乐观,中粮洋酒事业部总经理李士祎在近日表示,洋啤酒也成为中粮洋酒的重要发力板块。今年是中国啤酒行业的转折点,也是洋啤酒的爆发期。国内啤酒行业在去年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下滑,这意味着行业到达了瓶颈期。而同时,过去3年,洋啤酒的销量在国内都保持在60%~70%的增长,洋啤酒产业在中国发展空间巨大。
洋啤酒虽然很火,但在整个啤酒市场消费占比仍然偏低。2014年,我国啤酒产量为4921.9万千升,2014年洋啤酒消费量为33.8万千升,占比还不足1%。洋啤酒目前国内的主要销售渠道仍然为传统商超,但是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洋啤酒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
一个困扰酒类电商的瓶颈问题是,啤酒货值太低,而运费太高,可能出现物流费用贵过啤酒本身的情况。甚至有专家表示,啤酒电商平台的物流费用数倍于传统物流成本。这也正是限制啤酒电商发展的主要原因。
梁铭宣认为,当前洋啤酒发展还需要突破两个瓶颈:一是国内洋啤酒品牌众多,琳琅满目,消费者对洋啤酒品牌认知度有限,难以辨别质量优劣,洋啤酒想要在中国市场上树立品牌、形成大规模的市场难度较高;二是相对国产廉价啤酒,洋啤酒的价格依然偏高,度数高,大多数长期饮用低浓度、口感清谈的国产啤酒的消费者,一时难以接受洋啤酒,产品本土化也是洋啤酒的难点。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