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汇市  > 正文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今年贬5.7%

2015-12-31 09:11 来源:光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12月30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cnh)盘中出现大逆转,午后一度跌破6.60关口,创下5年来新低;不过,17时左右回升至6.56附近。今年,人民币价格受国内经济基本面和美元走强的影响,一直存在贬值压力,在岸人民币即期价格年内已贬值约4.5%(中间价今年贬5.7%)。

  美国加息之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上行,12月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加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人民币贬值压力加上临近年末等季节性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很大概率会有较大的负增长。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暂歇,人民币后市或会阶段性回稳。

  年底购汇需求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12月30日,离岸人民币价格大跌,一度接近6.61,随后反弹400点,回复至6.56左右位置。对于盘中出现的震荡,中信银行广州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梅治信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外市场还处于假期状态,圣诞、元旦假期时段外汇市场流动性不高,市场交投清淡,少量交易即可影响整体外汇盘面。此外,年底购汇额度即将到期,居民购汇行为增加,以及企业年终购买外汇结算的需求较多,也导致美元对人民币出现升值。

  12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12月11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发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走软。

  梅治信预计,明年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依旧存在,但是具体会贬值到一个怎样的水平,现在各方也有不同的预测,“有6.6的有6.8的,也有更加悲观的预测的,但是整体的方向就是还有贬值压力。”

  不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作为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美联储加息并非一帆风顺,美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较脆弱,美国经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固,美联储加息将会“循序渐进”。

  “从历史经验及美国经济前景来看,美联储首次加息后可能迎来一段时间的平静期,资本或将阶段性回流中国,人民币不会出现持续贬值。此外,人民币加入sdr也将推动境外主体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有利于人民币阶段性企稳。”连平表示。

  人民币贬值压力导致资本流出压力较大。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我国外汇占款共减少2.19万亿元。三季度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断加大,市场主体进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结汇意愿减弱、购汇动机增强,导致下半年以来外汇占款持续减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部预计,12月外汇占款仍将负增长,全年外汇占款或将减少2.5万亿元左右,这将成为有史以来外汇占款减少最多的一年。

  不过,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梅治信说:“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中国还有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顺差等作为支撑,这种阶段性的压力,我觉得不用太过于担心。”

  企业进出口需提早规划

  2015年,人民币汇率跌宕起伏,大事连连。

  1-7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贬后稳”。“8·11”汇改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日贬值近2%,形成了“悬崖”式下跌。此后,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及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利差收窄等影响,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加大。11月末人民币加入sdr利好消息也未能阻挡人民币贬值走势。12月11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推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再度加大。

  截至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年初贬值5.7%,这意味着从今年年初,单是持有美元的收益,已经比不少银行理财产品还要高。不过,从全球来看,相较于欧元、泰国铢、俄罗斯卢布等,人民币贬值幅度并不大,而且虽然人民币对强势美元贬值,但相对大多数交易货币来说,人民币依旧坚挺。

  目前,国内人民币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只有1.5%,外汇投资或将成为下一个理财风口。对于国内居民而言,除了理财,境外购物、旅游、留学和跨境电商等均离不开外汇,人民币价格的下跌难免会一定程度增加个人消费成本。

  对企业而言,人民币贬值对进口部门存在挑战。梅治信分析表示,对于一些有美元负债的企业,本身营业收入是人民币,会对财务报表有一些影响,出现汇兑上的亏损。但对出口企业而言是利好,对于市场地位高、议价能力强的中国制造行业来说,人民币适度贬值有利于加强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专家提醒,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波动幅度较大的外汇市场对外汇套期保值等措施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投资人、消费者和外贸企业不妨提早规划,加强对外汇风险金融知识的学习,以应对未来更加国际化的人民币市场。

[责任编辑: 李振]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