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大利亚新快网3月25日报道,澳食品制造商警告称,随着澳食品对中国的出口量锐减,如果该行业未能获得巨额投资以扭转困境,恐怕澳食品今后会慢慢淡出中国人的餐桌。
澳食品及杂货委员会(Australian Food and Grocery Council)指出,一份对过去20年中国进口食品市场的分析显示,澳食品所占份额总体减半,降至3.3%。这意味着像印尼、法国及新西兰等地区的食品出口市场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强化。
该委员会行政总裁道森(Gary Dawson)称:“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那我们所预想的在‘矿业繁荣’之后紧接的‘餐饮盛世’将只会是无稽之谈。”道森表示,食品行业需要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还要大力投资资源开采和加工等工作。
该委员会还呼吁联邦政府在与中日两国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要能获得“商业方面的实质性成果”,同时还希望政府在谈判过程中时刻抱有紧迫感。此外,该委员会还希望提高贸易推广效率、增强研发方面的指导性和合作性、降低能源和监管成本,以此来提高食品行业的综合能力。道森指出,活牛出口受限、征收碳税以及东海岸燃气价格翻番等因素都是澳大利亚综合能力剧降的主要原因。
澳农业部长乔伊斯(Barnaby Joyce)则呼吁联邦政府制定有关指导性政策来增强澳农业的竞争力。
报道说,澳奶制品的销量剧降促成了新西兰奶业的崛起。此外,澳食品占马来西亚进口食品的份额也从17%降至6%,而马来西亚进口印尼食品的数量同期却从8%升至28%。同时,澳食品在印尼的进口食品占比从2006年的17%降至2012年的8%,而阿根廷在这一市场却从2001年的零份额飙至2012年的19%。由于红酒等行业的繁荣,澳大利亚的包装食品(不包括肉类和奶制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3%增长至5%,但澳食品在中国进口食品市场总的占比在20年里已从7.17%下降至3.34%。蒋璞莹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