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盟”存在天然联系,对接合作也具有现实性、必然性和可行性,可以向着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等4大重点方向稳步推进。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过程中,要发挥好中俄的引领作用,用好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对接合作平台,加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沟通协作,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用“一带一盟”的全面对接合作开创欧亚区域经济融合新格局
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发表《中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作为欧亚大陆区域经济融合的创新模式和全新概念,“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登台亮相。
对于“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外界曾有过质疑和误读。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一带一盟”存在天然联系,对接合作也具有现实性、必然性和可行性。
目标和理念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总规划,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以沿线国家为依托,实现由点到面的区域经济融合。欧亚经济联盟是由俄主导,在俄白哈关税同盟及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建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目标是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通。两者虽形式不同,但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挖掘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目标相通,平等、开放、透明的理念一致,为未来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区域位置方面,独联体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之地,欧亚经济联盟现有及潜在成员大多处于“丝路”沿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盟”的地理连接为双方对接合作提供了天然的毗邻优势,两者合作并不是另辟新域,而是在现有区域内相互补充、相互延伸,为彼此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的机会。
产业和市场合作方面,欧亚经济联盟成员的天然气总和和石油储量总和在世界占比分别达到20%和15%,但产业技术、人力支持、市场保障等方面却有明显不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产业更为多元,空间更加广阔,“一带”和“一盟”对接合作必然伴随着产业、分工调整和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促使中国等国的资金、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技术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能源资源等优势有机结合,通过加强互联互通、经贸联系和人员往来促进各自发展。
对接基础方面,“一带一盟”对接是中国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良好政治关系转化为发展战略接轨的题中之意。当前,中国同俄及中亚等欧亚经济联盟成员保持着高水平双边关系,且这些国家都处于“丝路”建设的关键节点,在中国对外合作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一带一盟”对接不仅以上述高水平双边关系为前提,也是进一步深化这种关系的助推剂。
合作平台方面,“一带一盟”对接合作顺利发展离不开已有的成熟机制和平台。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或对话伙伴,彼此地域交叉,经济功能相似。成立15年来,上合组织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法律基础,在区域合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可以成为“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重要平台。可以说,“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动力强劲,是以对接合作为崭新形式的区域经济融合,更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对接。
在笔者看来,“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五通”为目标,向着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等4大重点方向稳步推进。
“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庞大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中俄分别作为“一带”和“一盟”主导力量在对接合作进程中的引领作用,用好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对接合作平台,加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沟通协作,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用“一带一盟”的全面对接合作开创欧亚区域经济融合新格局。(欧诣)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