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丹麦驻华使馆通过社交平台发表了一篇名为《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文章,不成想,却引发了中国网络舆论的狂欢。“X年无限次往返签”、“吃生蚝的科学方法”“某电商平台要与之合作”、“怎样订到最合算的机票”,中国“吃客”们似乎已经磨刀霍霍,连丹麦使馆自己也感慨“这些天尝到了网红的滋味”。
外界纷纷猜测丹麦使馆这一“别有用心”的举动——面对这么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丹麦是故意的吧?
在5月17日开幕的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中食展”)——这个被冠以亚洲最大创新食品展名号的活动现场,来自多个国家的参展商带着自己的珍馐佳酿,向在场的观众一一做介绍。
“中食展”国际食品展位显然吸引到不少观众驻足。巧克力、水果糖、谷物棒、冰激凌、纯果汁、肉制品以及婴幼儿奶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访现场发现,为了吸引中国市场,各国也算是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这些国家最具影响力的一些品牌商纷纷加盟,主打环保、天然、科技、养生等诸多理念牌,向到场观众推介这些日常所需或是养生产品。
而早在4月初,挪威首相索尔贝格4来访中国时就谈道,“挪威拥有高质量的海产品资源以及科学先进的捕捞方式,而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两国之间可以用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买卖三文鱼。” 索尔贝格甚至还在上海某超市充当“宣传员”的角色,亲自品尝了一份刚出炉的极具中式料理风味的椒盐鳕鱼,并表示,“我们希望卖更多的三文鱼到中国!”
像索尔贝格之前的行为一样,“中食展”活动现场,芬兰环境部部长基莫·蒂利凯(Kimmo Tiilikainen)也“亲身示范”,品尝起芬兰食物。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蒂利凯说道,对我们而言,中国是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我们有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食品门类,以及配套的电子商务服务措施。随着中国人健康意识的增强,我们也在有意识地面向中国市场开发销售健康食品。
蒂利凯还表示,“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以及对安全和进口食品的需求为我们带来了机会……我们也有像生蚝一样的供给,比如野莓,我们吃不完那么多,欢迎中国人来帮我们品尝。”
除了舆论狂欢,食品跨国跨境交易其实并非易事。“丹麦生蚝事件”就引发了关于食品安全和进出口限制的后续追问。美味的食品不是轻易就能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
《金融时报》报道称,北欧生海鲜不得不通过特殊海关渠道进入中国,因此中国的电商也在寻求加快进口流程的方法。此外,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也让“生蚝”进入中国市场并非易事。
对此,蒂利凯也指出,芬兰是自由和公平贸易的支持者。不过自由贸易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一些规则。芬兰仍会同中国在食品生产安全标准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达成一致的标准,来为更多的消费者负责。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