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APP 林焱挺/制图
昨晚和朋友一起聚餐时,在杭州工作的26岁小白领刘晓玲,打开手机删除了两款游戏、一款图片处理和一款社交应用。“游戏已经通关了,新下的那款图片软件比较好用,还有那个社交APP身边用的人很少,所以也就不需要啦。”
根据应用推荐服务Appsfire提供的数据,2012年,苹果APP Store新增APP数量为339164个,而下架的APP数量为273285个,这意味着每天都有700多个APP从我们的手机中消失了。
而从多家应用商店提供的数据来看,浙江地区消失的APP数量,继北京、上海之后,与广东并列位居全国第三。
“塞班”没落,火种通讯录没了存在价值
也许,今年33岁的刘子扬已经习惯了充满变数的人生。
他自幼家境良好,好琴棋书画。17岁时辍学随父创业,从事物流连锁;19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当了几年小商贩后,他转而投身互联网行业。凭借着刻苦努力的自学,24岁时他成为了加拿大某上市集团的总监,却在25岁辞职创业时遭遇失败。2006年,他26岁,加入泰乐琪(Trilogy China),参与互联网创新孵化。然后,在2008年初,他与公司的无线团队离职,创办社会化通讯录APP“火种”,并在杭州创办了“火种网”,任CEO。
2008年,那时候,智能手机的概念还没有普及,第一代iPhone刚在美国发布不久,Android系统的手机尚未问世。那时候,我们手机里“略显智能”的那个系统,叫做塞班(Symbian)。
“火种通讯录”最初就是为塞班系统设计的。在那个还没有“云技术”的年代,“火种”备份通讯录和信息的功能成了它吸引用户的最大亮点。然而,随着iOS、Android、Blackberry、Windows Phone等智能手机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备份通讯录已不再是用户的难题,人们甚至不需要额外再安装任何App就可以实现通讯录的备份。
当苹果手机成为街机,当越来越多的安卓手机面市,当收购了塞班公司的诺基亚,正式宣布不再发售搭载塞班系统的手机时,那些属于塞班时代的产品,已经成为了海面上的泡沫。
2011年7月15日,火种通讯录的安卓版做了最后一次更新,从此便销声匿迹。
昨天联系刘子扬时,他正在出差。他卸下了CEO的头衔,加入了个信互动(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任高级副总裁一职,分管产品。他对我说,目前他正在做手机推送的服务,与淘宝、新浪、百度等大公司都有合作,“我们的用户已经突破2亿了。”
对刘子扬来说,希望仍在前方。
“斑马客”输在了市场调研上,“相格”输在用户体验上
最近,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发微博称,“微信的普及和使用频率之高,会让现在50%以上的APP变得没有存在价值,”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无法断言微信是让APP死亡的元凶,但APP应用市场同质化竞争已日趋激烈,缺乏市场调查却是APP死亡的主要原因。
杭州香草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斑马客”,就输在了市场调研上。2010年末,这款提供定制化二维码的应用问世。负责公司产品运营的吴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由于二维码的使用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人们对于“扫码”这件事还没有形成习惯和需求。所以在产品开发后没有获得融资,最终于2011年停止了版本更新。目前,香草科技已经不再运营自己开发的APP产品,而是主要承接外包项目。
而杭州相趣网络有限公司则是败在了同质竞争之下,他们先后开发过两款图片类的APP,“相格”和“美丽光影”,但由于用户体验和推广都很一般,最终公司停止了两款产品的维护和运营。公司负责人表示,最近公司在研发视频类的项目,但还没有具体的APP产品诞生。
除了竞争和市场调研,人力资源有限也是一些APP消失的因素。比如杭州米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社交类APP“甜甜圈”,技术部的刘先生表示,公司总人数不超过50人,而当时他们还需要运营另一款音乐视频交友软件,人手不够,最终选择了停止对“甜甜圈”的维护。
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中,几位公司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现在,相比自行开发运营一款APP,他们都更愿意接手外包项目,对于浙江众多在移动终端应用领域创业的小公司来说,这是降低风险的最好手段。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