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入侵金融领域时,渠道是金融薄弱之处。但是由于客户资源、业务定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互联网金融暂难颠覆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
对于传言所称“余额宝大‘抢’银行存款”,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余额宝本身是一种基金而并非存款,虽然目前亏本的可能性很小,但未来还是有风险。另外,支付宝的安全性依然值得商榷。基于这些因素,余额宝不可能取代银行存款。”他还称,就算余额宝利息再高,也不建议投资者把钱全部投进去。
复旦大学经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认为,目前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属于风险较高的投资,而银行存款作为基本没有风险的投资,其地位不可替代。“或许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这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会对银行带来较大压力,但至少在现阶段还是没有太大威胁。”
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并不会完全取代银行等传统金融业。“银行在宏观政策引导、风险管理、客户资源等方面有难以替代的优势。”银行人士说,“在互联网时代,银行可以利用其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已有的经验与新兴技术更有效地结合,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郭田勇认为,从短期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不会特别明显。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胡滔也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肯定是中国金融体系中未来的一部分,但是能占到多大的比例,还是值得讨论的。”
宜信CEO唐宁坦言,互联网移动终端是非常好的工具和手段,但是互联网金融暂时无法颠覆传统金融。平安陆金所副总经理楼晓岸也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定位与传统金融不同,是商业银行间接融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之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真正使金融走向中小企业和金融消费者,特别是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高金融产品的可得性,同时让金融消费者有大量的投资渠道。
“银行最赚钱的应该是贷款业务,贷款业务里最赚钱的是对公业务,占比其利润最大。而对支付行业来说,最赚钱的还是从企业和零售商上赚取的收入。”快钱CEO关国光表示。
对于大行而言,或许互联网金融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冲击,也有机会。中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胡浩中表示,期待未来与互联网金融相关机构、平台的“竞合关系”,尤其是在支付领域或有更多合作机会。“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挑战,但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更多是‘竞争+合作’的关系。”
中行电子银行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表示,阿里巴巴、淘宝、微信成为互联网入口,将给银行带来新机会,银行销售产品的方式会发生变化。以前银行在自己的渠道上销售产品,面对的是本行客户,现在银行可以把产品有机嵌入互联网,销售产品有更多的机会。
建行研究部副总经理蒋清海认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崛起,也给商业银行带来启示。比如尽快推出类似产品,为了减小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冲击,商业银行应争取尽快推出类似产品,如网银实现活期存款账户余额自动申购T+0赎回货币基金、拓展T+0货币基金支付功能等;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意识。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切实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创新产品、优化流程、提升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2-2013)》称,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平台、下沉渠道、夯实资金来源与投向。二应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挖掘海量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海量数据处理工具对资金流向、变化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进而与实体经济相连,捕捉资金变化的机遇。三要借力互联网技术创新增信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信用体系。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