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智能手机预装软件“绑架”问题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在消费者的呼声中,工信部即将于下月正式实施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手机厂商预装软件必须要通过工信部的审核关卡。工信部新规究竟针对手机预装软件的哪些问题?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又如何回应?
采访中,提及手机预存软件,消费者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概:
消费者:我之前用过一个HTC的手机,里面预装的软件有190多个,都不能卸载,占了很大的手机的空间,总是会推送一些消息、通知之类的,特别烦人。
消费者:有一些软件还会产生一些悄悄的流量,悄悄的扣去话费。
消费者:尤其是给孩子用的时候,那些手机里面的软件,你不想用,怕孩子经常用,上瘾,但删不掉。
目前市场上搭载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预装软件一般都有十几款,有的甚至有上百款,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移动互联网与酷派基因副总裁苏进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消费者拿到的国产新手机一般包括三类预装软件:
苏进:第一就是手机系统软件,就是这种工具类的系统软件,比方说日历、通讯录这些东西,还有不少是运营商的客服软件。然后我们出于对于手机的定位,比方说这款手机是年轻人定位,是音乐定位,那它的音乐客户端,这些东西都是根据它的定位会给它一些功能性软件。
另据某主流卖场销售人员介绍,在手机层层分销过程中,经销商还有可能会以渠道推广为筹码,与软件商合作进行预装,或后期刷机预装软件。预装软件数量就这样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里面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恶意软件。
现在这一情况看来有望改变,工信部即将于下月正式实施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手机厂商预装软件必须要通过工信部的审核关卡,同时,手机厂商不得安装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信息的软件,给用户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软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初衷还是要抑制恶性软件的泛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目前咱们整个市场也是比较混乱,还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利益链,这个不良的利益链往往是驱逐了诚信的运营商和运营部门和厂商。
这些“恶意软件”究竟出自何方?来自厂商、运营商、还是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安装的?
对于这样的指责,手机厂商急忙出来否认。中兴通讯手机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吕钱浩说:我们首先保证不是恶意的,第二点保证我们软件的合法性、版权性。
华为昨晚给记者发来书面回复称,华为手机上市前,一贯将用户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并一直遵循行业及工信部相关规范,对各预装软件进行严格测试。
酷派苏进也保证手机中没有恶意软件:不会有像什么吸费软件等等,不存在这样的东西。
作为运营商也不愿意承认与预装软件有关,中国移动近日推出自己品牌手机时,总裁李跃特别强调:我们肯定承诺,终端不可能有吸费软件、不可能有违规操作、不可能有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以及违规违法问题的发生。
大一些的手机厂商或运营商出于品牌考虑,“恶意软件”数量或许并不多,但是,预装软件却是利润本就微薄的低端手机厂商营收的重要来源。中兴吕钱浩:各种手机的占位费,比如说一台手机装了这个软件,激活以后它给你多少钱。第二种模式,这种恶意软件是吸费的,比如说常见的高额的流量费。第三类更多的是监控用户的行动,盗取用户的信息。第四类甚至还有更恐怖的,伪装成僵尸木马。
如果新规见效,一些低端手机厂商会被规范,利益或许会萎缩。
而对大品牌企业来说,虽然不一定安装恶意软件,但不少预装的软件也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那么新规出台后,这些消费者不需要的预装软件也要被戴上紧箍咒,大企业的收益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呢?酷派苏进表示,单看预装本身,软件收入占总体收入仅以个位数计算,影响的确不大,但长期来看,损失肯定有。
苏进:我们想讲的影响不仅是收入这方面的,而是说看怎么样跟互联网合作的基本面方面,规则出现一定会有影响。
工信部整治预装软件市场乱象出新规,业内外都颇为关注,然而,这一纸新规能否真正见效?业内人士却有着诸多质疑。
目前工信部治理预装软件市场是从生产环节来进行规范,独立电信观察家付亮认为,软硬件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这对生产的监管来说,首先就存在一定难度,例如,批准了生产,手机中的软件又会再升级,这些升级又有谁来监管?
付亮:对这样的应用程序不应该简单说就是通过我给你合格证你就合格,然后没给合格证你就不能上,那这个本身就不是说特别严谨的,因为一个软件有可能2天、3天给你一个版本,然后它为了适配不同机型可能它版本还不太一样。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分析,预装软件的问题实际涵盖了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各级经销商、应用软件提供商、渠道推广商等多个环节:要想真正根除恶意软件的影响,还需多管齐下,在各个环节建立法律监督机制。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