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IT  > 正文

国内可穿戴设备生存困境凸显 厂商陷迷茫真空期

2014-05-08 10:03 来源:通信信息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国内可穿戴设备厂商面临尴尬处境。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作为“接棒”平板的可穿戴产品,似乎并没有引起华强北山寨厂商的追捧。相反,由于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利润的快速下滑,深圳电子山寨圈正在遭遇“无米下锅”的烦恼。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歌猛进,可穿戴设备的蓝海已现,国外可穿戴市场如火如荼、动作频频,2014年更被视为“智能可穿戴技术元年”。面对潜力无限的可穿戴市场,国内厂商陷入迷茫真空期。强化用户体验、打造多元化和差异化的产品成为值得关注的命题。

  智能可穿戴前景广阔

  “可穿戴设备”是当下各大科技媒体的热门关键词,2014年更被称为“智能可穿戴技术普及元年”,但是,国内可穿戴设备厂商当前面临的尴尬境遇,不免让人生疑:可穿戴设备究竟是海市蜃楼,还是饕餮盛宴?

  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2014年的出货量将超过1900万部,较2013年的销量增加两倍。此外,在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1.119亿部,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8.4%。而据BusinessInsider预测,目前全球可穿戴市场规模约为30亿至50亿美元,未来2至3年将增加到300亿至500亿美元。另外,根据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可达8亿美元,而2014年这一数字可达15亿美元以上,到2018年将达到190亿美元。

  时下,信息社会高歌猛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动态呈现融合化发展的态势,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趋势日益明显。智能终端作为信息交互的客户端载体,是进入网络的主要入口,而在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智能终端市场中将会不断持重,成为国际IT巨头整合自身资源、抢夺用户和提升竞争力的最为关键身份。

  智能可穿戴发展至今,已然成为IT厂商眼中的新蓝海,竞相发力智能可穿戴市场的公司中,包括谷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包括三星、索尼等终端厂商,乃至英特尔、高通等核心元器件厂商。谷歌 Glass眼镜、三星Galaxy Gear手表、索尼Smart Watch 2智能手表、MYO臂环,Jawbone UP2手环、Sensoria智能袜子、耐克智能鞋等产品在全球穿戴市场上炙手可热。

  可穿戴设备虽然还未成熟,但可以想见,可穿戴设备技术成为主流将触手可及。虽然现在它在国内的消费占比不是很大,但今后,智能眼镜、运动腕表、手表、鞋袜,甚至更具革新性的设备都会慢慢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可穿戴设备正在成为未来的趋势,正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

  国内可穿戴设备厂商面临“无米下锅”烦恼

  深圳华强北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又“接地气”,在可穿戴设备这一新兴领域,可谓发力较早。最初,由十几个创客团队打响了可穿戴革命的第一枪,慢慢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电子类企业纷纷加入创新队伍,如今,涉足可穿戴产品的企业或达上千家,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创客团队、小微企业、上市企业构成的梯队力量。其中,小微企业在数量上约占80%,而一些国际一线巨头、上市企业也紧盯着这块市场“肥肉”。

  然而,国内可穿戴设备的热潮尚未掀起,市场就先给厂商们泼了一盆冷水。随着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利润下降,作为“接棒”平板电脑的可穿戴产品本应引起华强北山寨厂商的追捧,但事实却是,华强北山寨厂商并未大举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使得深圳电子山寨圈正在遭遇“无米下锅”的烦恼。据媒体报道,华强北电子市场中仅有几个商家在售卖可穿戴产品,而且基本上都是采用联发科平台的手表式智能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称,作为行业标杆的苹果等巨头厂家不发布产品,作为跟随者的山寨厂商也就无从模仿,加之国内市场上又没有成熟的IT方案,市场自然也就无从打开。

  当前市面上的可穿戴产品,许多功能在智能手机上都已具备,性价比并不高。而且可穿戴设备在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尤为突出。此外,可穿戴设备的噱头大于实用,消费者在购买了手环、眼镜、计步器等智能可穿戴产品后,很快便束之高阁,缺乏用户黏性。

  眼下,国内可穿戴设备厂商的处境十分尴尬。中国厂商自主研发的可穿戴设备目前主要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腕带等方面,主要涉及健康和游戏等功能领域,而对于更加复杂技术的产品开发,中国厂商仍有所局限。另外,在中游交互环节,国内企业也显得较为薄弱;下游终端设备则又是国外明星企业的主战场,国内还处于培育市场阶段。

  生存三法宝

  在国外,可穿戴设备风生水起;在国内,可穿戴产品设备厂商的竞争也持续升温。国内厂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企业,既有不少创业公司,也不乏百度、盛大这些明星公司,当然,华为、中兴等传统IT厂商也有大动作,而山寨厂商们也在枕戈待旦。各色智能穿戴产品争相面世,一时间“乱花渐欲迷人眼”:百度重磅推出智能眼镜Baidu Eye、咕咚手环Boom Ba.n.d手环、MUMU血压仪等可穿戴产品;360则以针对儿童细分市场的360儿童手环进行应对;盛大果壳电子推出了GEAK智能手表和GEAK魔戒;深圳映趣科技则力捧inwatch腕表;中兴、华为、酷派等产业大鳄也相继推出了腕表等可穿戴产品。

  可穿戴设备未来的想象空间和市场份额或许是不可限量的,但最终谁将成为笑傲群雄的王者,现在还不得而知。国内各厂商虽已纷纷涉足可穿戴设备市场,但目前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探阶段,还没有太多的产品可以拿出来,而且,厂商们也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可穿戴设备走热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这是摆在我国传统IT厂商、互联网厂商和山寨厂商面前的一个大考验。

  首先,推动可穿戴设备形成潮流的核心是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并产生依赖感。这就要求厂商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思考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可穿戴设备获得的数据,也就是对用户的身体状况、运动量、饮食和睡眠情况等进行量化数据分析。

  其次,当前市场上的可穿戴产品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方面,但单一的功能难以打动大量消费者,外观和功能也趋于同质化,缺乏个性,因而产品多元化和差异化是厂商的努力方向。

  最后,用户个人隐私保护、硬件方面的发展瓶颈、杀手级应多软件的开发等问题,也是厂商需要探索的。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