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IT  > 正文

网上"抢红包"已变味 过度营销终将昙花一现

2014-06-10 10:01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最近,微信、微博和淘宝等各种网上红包都冒出来了,打车、网购、理财、流量、餐饮和保险等一大堆红包,在群里或朋友圈广泛传播,很多网友刚开始还抢得不亦乐乎,到最后,就慢慢审美疲劳了。可以预见,这种过度滥用的红包营销终将成为昙花一现。

  曾经,微信红包在春节期间推出时红极一时,其成功因素很多,如选准了春节这个发红包的传统节日,也利用了微信火爆的人际传播平台,这种红包等同于现金,也没有太多功利色彩,新鲜又刺激。

  但是,时下的各种红包早已变味,究其原因,一是打着红包名义,实际上是广告促销,并没有多少让利优惠。比如某电商网站的红包,设置了诸多限定条件,抢得再多也不过20元左右。再比如一些保险公司送出的免费红包,看起来诱人,实际上理赔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其二是不透明。这些红包金额号称是“随机分配”,其实大有猫腻,比如某些打车红包、理财红包,对新用户或不活跃用户的奖金分配明显很高,多为几元甚至十元,而对老用户就明显很少,大多只有几毛钱,对后者明显是一种忽悠。

  其三是不公平。一些网络平台大力打击个人用户通过群发消息等手段强制或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微博的营销行为,对其封号或处罚,自己却完全不顾及,网络平台拉着合作伙伴们大搞抢红包营销,明显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抢红包作为一种网络营销活动,也应当逐渐规范起来,比如按照我国工商管理有关规定,经营者举办有奖销售,应当向购买者明示其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种类、兑奖时间、方式等事项,而网络红包们都是遮遮掩掩,不明示用户。

  总之,好的营销必然是以尊重用户为前提,如果抱着忽悠用户的目的,最终也会被用户所抛弃。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