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作东绘
去年7月,《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颁发,明确“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军队人员在课外活动时间、休息日、节假日等个人支配的时间,可以使用手机(含智能手机),可以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或者军营网吧使用互联网。具体办法由师旅级单位结合实际制定。”
转眼一年过去,这一适应时代变化而出台的“接地气之举”在基层落实得怎样?给基层管理、教育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部队遇到了哪些困惑和难题?从即日起,本版将陆续推出一组稿件,聚焦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进军营,介绍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发生在青年官兵身边的暖心“网事”。来稿请发送至jwtd81@126.com。
——编 者
思维更新——
千呼万唤的信息化素养,不会产生在“真空”中
说起智能手机,第21集团军领导总会提起这样一件事儿——
2013年7月,甘肃岷县发生6.6级地震。灾情紧急,正在甘肃老家休假的该集团军某团一连四级军士长巩保军就近参与抢险救灾。
巩保军所在团是抗震救灾应急救援队,距震区600多公里。得知团队出动救灾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用微信将当地的现状、灾情、道路通畅情况等信息发给正在开进途中的指挥部人员。这些直观而及时的第一手图文资料,为指挥员快速科学部署救灾兵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救灾结束后,巩保军受到了上级的表扬,他通过手机发送灾区信息的举动也让官兵们陷入了深思。
“在争分夺秒救灾的危急时刻,一名战士能想到向部队及时通报信息,这看似简单的举动,不正是我们千呼万唤的信息化思维吗?”团领导感慨地说,如果一味禁止使用网络和智能手机,这样的思维还会有吗?恐怕要打个问号。
其实,早在这件事之前,该集团军就开始探索互联网有序进入军营之路,其间虽有波折,但有一个理念始终未变:信息网络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无网的“真空”只会让官兵的思维与时代脱节。对于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晚用不如早用,前提是科学管理和使用。
去年7月,《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颁发后,该集团军所属各单位很快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细化管理措施,科学规范智能手机使用。某炮兵团驻地偏远,为解决手机网络信道过窄的问题,他们协调当地通信部门在营区增设了3个信号塔,架通了“掌上信息高速路”。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使用的范围大大增加,给官兵带来了很多帮助。
某工兵团在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一台工程车出现故障,修理所多次维修都没有找到“病因”。他们通过手机视频与国内厂家的工程师进行“网络会诊”,借助专家“外脑”,很快将这台工程车修好。
知识刷新——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今年1月,该集团军某炮兵团加榴炮营营长邱龙彪参加二连的一次新闻点评。邱营长原本只是来检查人员在位情况,不料却被大学生士兵王志远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言吸引住了。整整8分钟,邱龙彪没挪步,站着听完了王志远的发言。
“一名新战士把‘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讲得头头是道,有的理解甚至超过我,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再不学习,可能真带不好兵了。”邱龙彪专门与王志远作了一次长谈。王志远是个“新媒体控”,入伍前就办过微信公众号,可谓小半个“媒体人”。入伍后,他保持着从各个新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的习惯,是连队有名的“小百科”。
“过去干部骨干在战士面前的知识优越感,伴随着新媒体的到来,逐步被瓦解了。”三营教导员周金良与邱龙彪有一样的感受。以往干部骨干讲课,大家听着挺新鲜,如今人人手中都有智能手机,课堂上的知识能不能比掌上的内容更引人入胜?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网络和新媒体倒逼着该集团军带兵人实现能力素质升级。“吃老本”行不通了,许多干部骨干每天出完早操,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新闻客户端浏览当日热点。一位指导员说:“战士随时会发问,知识时时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联系实际,教育者自身要对各种问题有深入的思考与理解,让官兵真正信服才行。”
正在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的某工兵团维和分队生活条件恶劣,工作任务很重,这对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上级批准,他们创办了“蓝盔利斧”微信公众号。
晒维和家书、讲维和故事、评维和之星……一系列富有“中国工兵特色”的新媒体内容相继亮相。评论区里,团领导客串的“小编”逐条回复网友留言。不少官兵家属也成了“蓝盔利斧”微信公众号的粉丝。短短半年时间,“蓝盔利斧”就有数千人关注。
“维和军人的样子是什么?付清礼烈士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清明节前夕,推土机操作手付清礼的事迹让许多战友看得潸然泪下。士官余鑫深有感触地说:“走出国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军人的形象。沿着英雄的足迹,坚决完成好维和任务,就是维和军人应有的好样子!”
交流走心——
让方寸屏幕成为知兵爱兵新阵地
“微信沟通,少了几分顾虑与为难,多了几分坦诚与直率。有些话当面不好说,通过微信来表达挺好。”某工兵团四连排长左源萌对自己刚到连队的一段经历记忆犹新。
左源萌今年25岁,排里有两名老班长分别是32岁和36岁。有一次,他在分配任务时考虑不周,三班班长、上士符芳清直接指出他的分工不合理。
左源萌顿时觉得脸上挂不住,工作也是别着劲儿干完的。当天晚上,符芳清主动在微信上跟左源萌聊了起来:“排长,我脾气有点急,白天不该直接打断你的话!”
老班长的坦诚让左源萌既意外又感动。他发了一个鬼脸表情,回答道:“你年龄比我大,军龄比我长,工作比我有经验,希望以后多多支持、提醒。”老班长给他回了个笑脸表情。一次不愉快,就这样在微信上无声地化解了。
“新媒体使官兵间的交流渠道越来越多,沟通越来越便利、快捷。懂微信现在是全团基层干部的一个必修课。”该集团军某炮兵团政委李鸿剑说,全团官兵中大都用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多数人都有好几个微信群,可以说人人都在“群”中,这是了解官兵思想动态的一个有效渠道。
“冻死宝宝了!”去年年底,某工兵团一连战士张小彬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一条动态。发者无心,看者有意,排长崔丙金发现后刨根问底。原来,驻地冬季气温极低,官兵站岗时穿的大衣护不住腿。崔丙金将这一情况向上级反映后,团里给哨兵专门配发了护膝等保暖品。
“看发帖什么语气,了解情绪变化;看转载什么帖文,了解关注方向;看发布什么照片,了解活动轨迹;看订阅什么类型,了解兴趣爱好;看评论什么内容,了解思想动态。”李鸿剑介绍说,针对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的特点,团里着力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使方寸屏幕成为知兵的新阵地,把爱兵真正落到实处。“今天的带兵人,要把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当作自己的另一双眼睛和耳朵!”李鸿剑说。(孙兴维 侯国荣 朱江伟)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