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用工荒”凸显劳动力流动不畅

2013-02-26 13:13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招聘:洗碗工2名,配菜师2名,传菜2名,包吃住,工资面议……”、“诚聘:美容师、美发师;要求:有工作经验……”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记者走访发现,很多服务企业虽然尚未等来熙熙攘攘的客流,但“急招”、“诚聘”的招工广告却已出现在店门口。(2月17日《解放日报》)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轮用工荒。眼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部分企业用工短缺再一次“如期而至”,一些行业人员甚至重新“洗牌”。种种迹象表明,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据有关部门透露,上海市餐饮行业内的员工流失率高达50%,这一数字在中小型餐饮企业中更高。劳动力缺口的背后已经不再仅仅是企业能否招到工人的问题,产业布局、薪资水平、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开始在“用工荒”的大背景下逐渐显现。面对“用工荒”,多数企业开始提高薪酬,希望尽快招到人。深圳人才大市场调查显示,71%的参会单位提供的职位薪酬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较去年不少待遇普长20%左右。

  今年的“民工荒”、“招工难”比以往来得早、来得猛,着实让不少用人单位“头疼不已”。从经济学原理来说,“用工荒”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足。但笔者认为,“用工荒”的背后未必是“民工荒”或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透过“用工荒”这一表象,与劳动力自由流动有关的户籍、教育等问题一一凸现。所以,与其说“用工荒”,倒不如说传统的户籍、教育等制度制约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对于眼前的“用工荒”,关键在于要研究如何化解这些不利因素。中国的人口流动与发达国家的人口流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发达国家的务工人员一般“人随工作走”,可以称作真正的“迁徙”,而中国则是每年往复式的“流动”。无数农民工涌到城市打工,他们不但期待着能挣到钱养家糊口,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更期待能融入打工所在城市。但事实上,挣到养家糊口的钱相对容易的多,但户籍、教育等问题,绝不仅仅是企业所能给予的,公共政策决定着他们是去是留、是流动还是迁徙。换句话说,要解决“用工荒”的问题,甚至解决更深层次的“产业升级”问题,有关部门需要从户籍、教育等领域进行根本的调整,进而给予农民工和城市人同样的权利。  刘英团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