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部门日前发布的一系列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经济开局平稳,仍处于企稳回升的通道中。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经济复苏力度相对较弱,未来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方能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经济仍处在企稳区间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7%。这一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也比去年二、三季度的增速高,经济依然处于适度区间。
“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速没有出现原来预期的持续回升,但仍然处于7.5%至8%的适宜区间,可以说,中国经济站住了脚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13.4%的增速,比去年全年水平高7.2个百分点,出口亦呈强劲反弹。
作为经济运行风向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另一侧面印证了当前经济的复苏态势。根据数据,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已是连续第6个月处于50%的枯荣线上方。除个别指数外,主要分项指数均现回升。
“3月新订单、生产量、就业分项都在回升且绝对值高于总指数,说明经济温和回升态势不变。”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
作为经济活动的又一先行指标,融资数据则反映出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央行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达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7万亿元,属历史上的季度最高值,一季度新增贷款达2.76万亿元,仅次于2009年一季度4.5万亿元的天量规模。
弱势复苏值得关注
诸多数据显示出了一季度经济反弹向好的迹象,但分析人士同时指出,与2009年的复苏相比,本轮经济复苏的力度较弱,经济增长仍然主要受房地产和基建拉动,经济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
观察人士认为,虽然一季度融资需求较为旺盛,但其中有相当部分资金可能并未进入到实体经济中。“一些新的信贷资金可能被用于偿还已有债务的利息,而不是流向投资活动。这可能是因为当前增长前景仍存不确定性,企业部门没有很强的投资意愿。”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指出。
近期一些数据印证了制造业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的疲弱迹象:如反映企业库存行为的3月份PMI原材料库存指数出现“掉头向下”,体现企业投资热度的企业中长期贷款依然未见明显增长,直观反映制造业开工状况的3月份工业用电量更是处于46个月的第二低点,而表现工业活动最终结果的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
“在3月份PMI分项指数中,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5%,比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位于近年的历史同期低点,同时环比仍处下降趋势中。这表明在微观层面企业生产经营仍处于‘去库存’的收缩阶段,说明制造业企业的避险心态仍然非常明显。”联讯证券高级分析师杨为敩说。
经济学家认为,与2009年相比,本轮“去库存”阶段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目前仍未完全结束,这决定了与2009年一季度的强劲复苏相比,本轮复苏具有“力度弱”“时间慢”等特点。
以改革力促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一季度的部分数据表明经济复苏力度羸弱,整体上反映了制造业旺季不旺、经济‘晦暗式复苏’的特征。”在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看来,这种经济弱势复苏的根源在于企业利润过低、债务压力过大。
“若要解决内生动力不足、打开经济增长的空间,亟须推进以放开垄断、节制权力为突破口的结构改革。”刘煜辉建议。
改革将成为破解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这一顽疾的唯一药方。3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传递出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新信号。会议提出,财税改革要拿出方案,循序推进。金融改革要在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推出新的举措。价格改革要重点推进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从会议内容来看,宏观政策在总基调不变的同时,政策重心将更多地放在结构改革方面。”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
就如何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专家们建议,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市场化取向不动摇,以改革激发活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记者王宇、刘铮)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