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日前北京市紧急暂停丰台区花乡夏家胡同地块出让之后,29日,湖南省也宣布今后将对“高价地”频发地区的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以合理调控地价、稳定土地市场。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针对“高价”地块,国土部已经重点监测管控土地市场异常波动城市,并针对大房企和大地块建立跟踪督察制度,以稳定房地产用地供应抑制异常地价。
5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土地市场“盛宴不断”。房企一反常态拿地异常积极,几家标杆企业甚至多次出手。高总价、高溢价的地块接连出现,多地的“地王”纪录也被刷新。
5月22日,北京城建以总价11.5亿元,溢价率高达102%的价格竞得北京大兴一宗多功能用地;同日保利联合首开以总价12.82亿元、1.05万平方米公租房条件夺得大兴另一宗地块,溢价率为49%。
5月14日,佳兆业以4.05亿元拿下深圳今年首宗商办用地。15日,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以15 .05亿元竞得上海浦东新区另一宗地块,溢价率99.28%。17日,佳兆业又在杭州余杭区竞得一宗住宅用地,成交总价为10.1亿元,溢价率86.5%。
除此之外,近日雅居乐3.6亿元购入云南腾冲、广东佛山三水65万平方米土地;金科股份5.19亿元获江苏如皋三宗地;保利地产还购得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两块地。
上海日前推出的6宗世博系列地块,吸引了包括多家央企在内的十几家房企互相角逐。广州5月初推出的白云同宝路住宅地块、番禺万博商业地块等,同样受到了大型房企的追捧。其中,番禺万博商业地块先后有万科、保利、中铁、佳兆业、碧桂园等9家企业竞价,最终由中铁以136.57%的溢价率竞得。
业内分析认为,房企销售较好,资金充裕,因此在一线城市优质地块入市时,出现集中“抢地”情况。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说,上轮调控中大量房企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回笼了大量资金,“钱多地少”使得房企对土地市场的兴趣开始回升。而进入今年以来,虽然受到“限价”等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但是房企对于北京等一线城市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普遍看好,因此纷纷开始出手拿地,增加储备。
银行间债市应该适度调整监管思路,合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更加强调“宽进严管”。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将从发行的额度、利率等各项审批转向塑造更透明有效的市场,即对企业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提出要求,提高市场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增加主承销商对于尽职调查的责任,对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应该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和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促使发行人、投资人、市场中介都逐渐完善内部风险控制。
改革的另一个指向是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制度。最近,有关监管部门的“备忘录”指出,除了发行方面的问题,银行间债市的根本问题还在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体系的缺陷。目前,债券交易市场主要分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两个市场显著的区别在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主体主要为银行、保险机构、财务公司、券商以及基金公司,以询价交易进行;交易所债券市场采取自动报价系统进行实时交易,和股票交易一样。但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主要市场,实际上是不公开的、小范围的。
“备忘录”指出,即便是债市不存在割裂现象,由于银行间市场的交易点对点的方式、流动性不佳以及其所具有的隐蔽性的特点,使得是否涉及利益输送也很难界定。这就涉及交易方式、交易机制改变的问题。“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这种询价交易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一系列事件曝光也让业内思考银行间债券市场这种交易体系亟须改革———像股票市场一样,进行竞价交易,不过这个改革将涉及许多人的利益,难度不小。”中国国债协会顾问唐军表示。
一位参与调研的专家表示,银行间债市交易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完善做市商制度,改变一对一询价交易为主的场外模式。同时,虽然近年来,基金等集合投资人的崛起,适度改变了过于单一的银行主导的格局,但是还需要进一步促进投资人的多元化,如非金融企业和国际投资人的引入。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副会长王东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管理部门将重新制定合理的做市商选择标准,也会选择有实力和信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做市商,并且促进做市商之间的竞争力度和互补性,丰富做市商机构类型,还要推出包括卖空机制在内的配套政策支持。”
在日常监管方面,中国银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我们正在考虑的是,在银行间市场的监管机制建设中,需要在政府层面加强监管职能协调,其中包括‘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经济管理部门,避免其在市场监管中出现职能重叠、冲突或矛盾,统一监管规则。”
据透露,将来还将发挥不同自律组织在监管体系中的作用,除了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之外,中央国债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同业拆借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发挥自律功能,构造一套监管互补和协调机制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准则。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