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青海“飞地经济”正起飞

2013-05-30 13:59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本报讯 记者马玉宏 雷婷报道:近段时间,青海省工业园区建设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藏青工业园、新青工业园、浙江工业园、江苏工业园等相继规划或者建设。青海省近几年启动“飞地经济”建设模式,力求通过这种“互通有无”的措施,助推青海这个欠发达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飞地经济”就是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在青海省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吴海昆告诉记者:“‘生态立省,持续发展’是青海持之以恒的发展战略,正是因为受‘生态立省’的客观限制,我们鼓励果洛、玉树、青南等不适宜发展工业的地区,以及省内外有资金、技术、人才的地区把项目安排在海西、海东、西宁这三大工业重点发展地区,培育自己的生产基地。”

  青海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布《关于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飞地经济”项目将与青海省三大工业园区所有工业项目同等享受土地优惠、税费优惠、环保指标优先调剂、投资程序简化、企业用工优先等五项优惠政策。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强有力的支撑,青海省飞地经济快速起步。2010年11月,青海省人民政府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建立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区协调领导机制的协议书》,标志着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2011年8月,浙江省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初步达成建设浙江工业园区的意向;2011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建设江苏工业园区……

  吴海昆介绍说,发展“飞地经济”,最大优势在于“互通有无”,比如很多工业项目需要煤炭,但青海的煤炭资源并不丰富,而周边的一些地区恰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此外,青海省的资金和技术有限,很多伴生矿藏难以得到综合利用,利用工业的集聚性发展“飞地经济”,恰好能实现优势互补,从点状发展培育为一个个块状经济增长点,最终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比如青海盐湖地区有丰富的原盐资源,而当地深度开发又存在资金和技术上的难关,青海通过与河北的有效对接,由河北三友集团与五彩集团合作在青海省大柴旦工业区投资50亿元建化工园区,项目整体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3.8亿元,利润总额6.8亿元,并可解决千余人就业。而青海天瑞绿色工业园则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共同建设的青海省“飞地经济”项目。项目投产后,由“飞出地”、“飞入地”和企业三方共享投资效益,这样一来,就有效实现了资源和产业的无缝对接。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