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品受到肉毒杆菌污染并波及多地,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5日中午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对此进行解释并道歉,称问题产品将在未来48小时内召回。
网民表示,包括恒天然在内的众多洋乳企“接连受挫”,一方面打破了“洋奶粉”神话,另一方面启示国内乳企应效仿部分外国乳企的主动披露机制。
“洋奶粉”神话被打破
网民认为,恒天然公司“肉毒杆菌事件”距离其上次“二聚氰胺(DCD)残留”问题还不到一年。频出问题的恒天然集团动摇了部分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高质量的信心。
网民郑女士表示,起码自己很长时间内不会再选购产自新西兰的乳制品,“肉毒杆菌可绝不像说不清道不明的‘双氰胺’那么轻描淡写,危害性太大了。因此只能暂时对新西兰乳品敬而远之。”
网民林媛媛称,肉毒杆菌是连饱受诟病的国产奶粉都没检出过的致命病菌,而恰恰在大家无比信任的洋奶粉中发现了,很让人震惊。奶粉安全看来以后不能以国产、进口来划分质量了。
乳业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网民认为,这些年奶粉质量安全问题频出,既与监管部门执行力度和惩罚力度不够有关,也与奶企质量控制水平低下和自律意识缺乏有关。
网民“食为天”称,我国对乳品企业的违法追究惩处基本流于形式,企业因违法成本过低而忽略产品安全,造成恶性循环。近年来,除了三鹿公司因三聚氰胺奶粉倒闭外,大多数被检验出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都被企业“召回”了之,鲜见“天价罚单”。而问题奶粉发现再多、召回再多,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网民“沪城学士”说,任何视百姓健康为儿戏的企业,不管它的业绩有多么辉煌,不管它的规模有多大,不管它有多少条理由和借口,必须让其付出巨大代价,绝不能姑息养奸。什么时候“天价罚单”出现在这些乳业巨头上,甚至罚单伴随破产,他们才能生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不敢一犯再犯。
网民“娄士强”表示,与其看恒天然的家丑,不如好好反思我们的乳企该怎样建立起过硬的质量体系。只要国内的奶企能一点点往好的方向去做,肯定会有个好的结果。
信息披露须及时透明
此外,网民表示,尽管部分外国乳企屡屡出现质量问题,致使品牌形象受损,但这些企业在问题发生后多选择主动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自身形象,避免了危机扩大化。
网民“流浪柯南”认为,恒天然作为奶源的巨型企业,主动通报并预防性召回,是透明化和市场化的操作手段。遥想当年三聚氰胺事件,也是恒天然通报新西兰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压才曝光。当时恒天然占股三鹿40%多,损失惨重。
网民“崔滨”称,恒天然主动承认产品存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最优选择。因为主动承认错误,企业只需承担召回成本;如果发生了问题才被动承认,不光会被受害者的集体诉讼“赔死”,也会被政府罚得“倾家荡产”。(记者 明航 整理)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