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报》10月6日文章,原题:图书危机——中国出版社直接生产“废品” 去年580家中国出版社出版了414005种图书。但中国的出版业正在经历冰冷的冬天。
两年前,北京决定不惜代价来促进中国的全球文化影响力。一年前,中国举国庆祝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中国出版界取得了可引以为傲的成就:出版了全球最多的新版图书,还有1918种报纸和9867种期刊,这也是世界第一。但数量惊人的出版物常常直接变成“废品”。因此,中国也是库存图书最多的“世界冠军”。在购买和阅读图书方面,中国人是落后的。
中国人读书看报越来越少。4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8到70岁中国人的报纸阅读率,从2011年的63.1%下降到2012年的58.2%。去年中国人均阅读书籍仅为4.39本。美国人阅读书籍是中国人的两倍多,北欧人则多达24本。
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图书读者群越来越老。年轻人已转向网络。中国人阅读的时间也日益减少,2012年人均每天只有15分钟,而上网时间是阅读的3倍,看电视更是多达100分钟。
数据还显示,中国库存的书籍价值近110亿欧元,相当于2012年的图书贸易总额。这也导致价格战。一些出售书籍的网站,近万种儿童读物是原价的50%。当杂志和报纸失去读者时,网络客户却在增长。这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入侵”。
图书“供过于求”现象与管理不善也有关系。中国出版社太过迎合大众阅读口味。比如儿童书籍,很多时候,同一本书有许多种版本。
阅读危机威胁到报亭生存。作为中国的“城市文化亭”,由于入不敷出,如今在出售报刊的同时,还得出售饮料、冰淇淋、零食或手机充值卡。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却是中国图书业的冬天。(作者约尼·埃尔林,青木译)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