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数据显示,9月份C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3.1%,同比涨幅创近7个月新高;PPI环比上涨0.2%,同比下降1.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指出,9月份新涨价因素增加较多,是CPI同比涨幅扩大的直接原因,而新涨价因素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业内人士则认为,9月份的“大跳”并不代表长期趋势,年内物价仍将保持在温和水平。不过,明年一季度或将面临考验。
余秋梅指出,从食品价格环比数据看,9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略高于此前十年同月1.1%的平均环比涨幅,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51个百分点。其中,鲜蛋、鲜菜、鲜果和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9%、6.7%、5.4%和2.2%,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环比上涨较多,既有中秋、国庆节日因素,也有季节性影响因素,还与部分地区旱涝灾害有关。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指出,由于其间受到中秋和国庆“双节”因素影响,鸡蛋、肉类及粮食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带动食品价格总体处于上涨趋势。这在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价格数据中都有所反映。
从非食品价格的环比数据看,9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个百分点。其中,服装价格因换季影响环比上涨1.2%;汽油、柴油价格因价格调整环比分别上涨2.8%和2.9%;另外,受十一长假临近出游增多、《旅游法》推出影响,旅游价格环比上涨2.8%。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认为,本季度与上季度相比,CPI上涨并不是由于经济增长强劲、总需求很强带来的通胀压力,主要是与食品等价格的周期性变化有关,预计未来将继续温和回升,但不会触及3.5%的监管红线。因此并不会产生较大的政策调整的压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从目前来看,年内CPI同比呈现小幅缓慢攀升的趋势,预计四季度CPI同比仍有可能继续小幅走高。但考虑到国内需求并未出现大幅回升、货币政策也维持稳健中性、猪肉等食品价格总体涨势平稳以及输入性通胀也没有明显抬头等因素,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仍然温和。
9月份,PPI环比继续上涨,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显示市场需求趋于活跃,宏观经济继续稳中有升。从环比数据看,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在8月份环比上涨0.1%的基础上继续上涨,环比涨幅均为0.2%。有专家预计,明年一季度物价变动将面临考验。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分析认为:“从以往的经验看,每年一季度物价水平都较高,这既有翘尾因素的影响,同时由元旦、春节双节拉动消费需求,也将推动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记者 杨群)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