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时评:北京地铁调价要经过严格的价格听证会论证

2013-12-19 14:0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北京酝酿实行地铁差别化票价的动议,尽管官方人士强调仅仅是在“客流高峰时段”实施,但民意的反弹恰恰就是因为这“客流高峰时段”。

  因为这高峰时段,恰恰是职工上下班的出行高峰。北京是少有的大城市,职工上班距离远,地铁成了唯一有时间保证的交通手段,上班迟到要扣奖金,所以再拥挤都要挤上去。车厢内人挤成了相片,也要忍,谁想这样啊?这份罪都能忍,岂是票价便宜惹的祸?既然再挤都要挤,那么票价再“差别化”,也没有用;高票价并不能把他们拽出来,唯一的作用是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除非票价高到上班的收入,干脆歇业。这和铁路春运提高票价难以削减客流,是一样的道理。

  既然提高票价不能拽下心急如火的上班族,同样也无助于赶走“有事没事”坐地铁玩的人。因为即使免费,挤车那份罪,也足以吓跑那些“有事没事”蹭小便宜的人。你说他是吃饱撑的、没事也要赶热闹挤车,莫非他想把肚子里的饭挤出来?

  至于“差别化票价”的概念,没人相信会有2元以下和2元以上的“差别”。

  谁都能明白的道理,偏偏拿出来做理由。恐怕不是不知道挤车族的苦衷,而是屁股坐的位置不同的缘故。因为位置不同,出行方式不同,所以对挤地铁苦衷的感受,“可想而知”与亲身体验是不同的,体验一次与天天实践,其差别更大。所以,强调“财政负担”的理由,倒是由衷之词,只是民众能否接受,恐怕另说。

  财政的钱从哪里来的?难道就没有这些挤车族血汗吗?我相信主张提高票价的官员也不会否认。只是他们在财政该往何处支出的问题上,会与挤车族有不同的意志——

  “财政蛋糕就这么大,越来越多的财政补贴放在轨道交通上,减少了其他民生项目的投入”。

  这话乍不是没道理。但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疑问。

  第一:除了北京地铁享受财政补贴外,还有其他哪些民生项目也享受了财政补贴?目前我知道的有儿童疫苗。除此之外的,就不知道了。据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副局长马伯夷介绍,“以2012年为例,北京市级公共财政共支出2849.9亿元,其中约78%用于民生领域”。如此说来民生补贴还真不是小数,但究竟都用到了哪些地方,作为市民之一,我虽然十分关心,但全然不知。所以需要政府公布财政资金用于民生的账目、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从而增强民众的信赖外。

  第二,希望社会重新对民生项目的重要性排一排先后次序。

  我认为,除了儿童疫苗外,与众多的未知的“其他民生项目”相比,财政资金补贴地铁和公交,具有覆盖面广、普惠性强、人人都能享受的优势,是最能让广大民众看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落实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划算的支出:财政补贴地铁,把客流吸引到最环保、最高效的地下,极大地缓解了北京地面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两大难题,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市民坐公交尤其是地铁出行,其实是为缓堵、为环保做贡献。所以往他们身上补贴,是补对了地方。既然补对了地方,就要扩大不是抠缩。即使出现一时的财政紧张也不要动摇。北京在国内各大城市率先或独家补贴公交,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显现了“首善之区”的蕴意,所以只能坚持而不能后退。

  第三,在抱怨财政资金紧张、民生项目资金不足的同时,应该仔细审视和梳理财政资金的投放是否真的都投到合理的地方,审查政府“三公”开支是否合理、审核政府机关人员及事业单位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考虑政府机关高楼大厦且占据市区商业中心是否有必要。

  除了政府财政的支出可议外,对票价本身如何“差别化”和地铁公司的经营,也需要全社会的讨论和监督。

  就地铁公司而言,既然补贴,那就要严格核查其经营亏损,要严格区分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的边界。据报道,北京市对地铁公交的补贴,到去年有175亿元的规模,今年可能达到180亿元。地铁公交究竟亏损了多少?作为公营事业、尤其是作为国有企业,政府不妨将其经营状况向全社会公布,既便于接受监督,也有助于全社会为其经营献计献策、查缺补漏。

  关于票价,据马伯夷介绍,经测算,每张2元通票背后,都有近2元的补贴。也就是说,合理的票价也应该是平均每张4元。但现在听到的提价方案,有的似乎要高出不少。希望即使提,也要经过程序严格的价格听证会论证。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