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题:防治“心肺之患”还须“科学用药”
中新社记者 石岩
在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研究部署了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事宜,并将蔓延至多地的雾霾称为“心肺之患”。这一比喻生动形象,也彰显了决策层对于“治霾”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高度认识。
联想至刚刚过去的马年春节黄金周,尽管空气质量整体好于去年同期,但在一些地区,仍出现了“雾锁连城”的情况。在记者的家乡中部某省会城市,春节数日天气能见度极差,以至于白天开车都需开着大灯。雾霾天气不仅严重危害交通安全,更使呼吸道发病率激增,从而成为潜伏在身边的隐形杀手。
“打好防治大气污染的攻坚战、持久战,是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如是指出。可以说,雾霾在提醒人们——无污染的空气绝非“免费的午餐”,如果不愿承受转变发展方式之短痛,终将咽下毁掉至少一代人健康的苦果。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新一届中央集体履职以来,迅速将防治大气污染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主席习近平数次提出,在官员考核机制上将“不以GDP论英雄”,国务院亦于去年9月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着手关停一大批小锅炉等污染大户,使一些备受重度污染之困的民众着实看到了实效和希望。
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明确,将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PM2.5和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能源结构、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不断推出远近结合,有利于标本兼治、带动全局的配套政策措施。面对雾霾这一“顽疾”,这套“诊治方案”可谓“对症下药”,有望进一步遏制雾霾的蔓延之势。
例如,权威研究认为,造成雾霾的祸首在于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广使用洁净煤。这一部署如在全国得以顺利推进,有望根本扭转中国的环境现状,一举解决雾霾这把悬在中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须看到,雾霾问题,根本上说还是中国“成长的烦恼”,是发展中的问题。寄望于“停下生产搞生态”的论调无异于杀鸡取卵,殊不足取。现实情况决定了在治霾的同时,亦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此过程中,寻求将前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无疑是决策者的优选。
又如,在治霾过程中,是否应更好地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利用后者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弥补可能之疏?在强力关停河北等地小锅炉的同时,如何创造机会实现因之失业的工人的再就业……解决了上述问题,治霾的意义就将升华为推动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一次宝贵机遇。
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推动形成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齐心协力防治大气污染的治理格局。须看到,治霾绝不只是政府一家的事,而是需要全民参与的“攻坚战”。在此过程中,政府如何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在倡导绿色出行、节约能源的同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放权于社会组织,从而在治霾中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将是一个常新的课题。(完)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