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铺定基调。报告提出了今年宏观调控的目标,7.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4.6%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和3.5%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三大指标锁定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折射出宏观管理的审慎;稳定的赤字率与两位数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彰显对政府投资杠杆的信心。
昨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解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各项数据。
控制物价是为了保民生,不能让物价太高
《21世纪》:报告提到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分别是7.5%、4.6%、3.5%,怎么看这三个数字组合成的区间?
裴长洪:这里的上限和下限,反映了我们真实调控的要求。所谓下限考虑就业,因为就业指标现在公布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按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对应的调查失业率是5%左右。同时,经济增长速度最低要达到7.2%,增长7.2%和登记失业率4.6%、调查失业率5%相互对应,所以要考虑这个下限。
而上限不是增长率是物价。控制物价还是为了保民生,不能让物价太高,定的上限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
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有被炒作的情况
《21世纪》:今年财税改革仍然是重头戏,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这会产生什么影响?
裴长洪:全口径预算管理就涵盖了土地财政,还有地方举债要纳入预算,这样一个意图很明显,对地方财政的收支管得更严了,不容许有一块是照不到阳光的。
《21世纪》: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导致地方的钱袋子变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没有对地方债的表述,对地方债务不需要担心吗?
裴长洪:负债比较高的恐怕是个别地方。以我个人理解,中国政府的债务风险有被炒作的情况,按照最宽口径计算,也就30万亿,就算加上中央债务的话,就是GDP的80%左右,跟西方国家比低得多。
另外,中国跟西方国家不一样,美国是私有制,政府没有多少国有资产;我们国有资产很多,几十万亿负债和资产相比例很小。所谓资不抵债,指的是资产和负债,比的不是GDP,所以和西方国家的债务比例不能相提并论,中国政府不可能破产。
争取一定的外贸增速,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21世纪》: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今年还提出了一个目标,2014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7.6%,并没有实现8%的预期目标,怎么看待今年的外贸目标?
裴长洪:从今年来看,整个国家经济形势还存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即使有一定的消费增长点,也不是很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期增长速度要保持在17.5%左右,从内需来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努力扩大外需,不能够放松,更不能够放弃。
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在争取经济复苏中,一方面扩大内需,但每个国家无一不是积极争取外需,咱们也不例外,所以还要争取一定的外贸增长速度,来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
这几年的情况是,虽然我们贸易增速在下降,但比世界贸易增速快,一般是快5个百分点,所以即便明年的世界货物贸易是3.5%-4%的话,我们就算定到8%也不是很高。
《21世纪》:对2014年的经济目标,你认为能否完成?
裴长洪:我比较乐观。7.5%的经济增长目标,除非发生非常意外的情况,一般来讲是能做到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耿雁冰
实习记者 张梦洁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