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互联网金融:“炙手可热”OR“烫手山芋”?

2014-04-28 09:19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原标题:互联网金融:“炙手可热”OR“烫手山芋”?

  尽管互联网金融急剧升温,而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2014中国投资年会上,多位投资界大佬给互联网金融泼冷水,坦言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出现泡沫。

  为何那么热?

  互联网金融在这两年可谓发展迅猛,其产品成为消费“新宠”,但凡带有“互联网金融”这几个字的论坛总是座无虚席。

  一位资深股权投资界人士向记者透露,之前在做市场调研时发现,无论是做实体的企业,还是小贷公司,都纷纷进入P2P领域,全国各地更是涌现出一批所谓的金融产业园。

  众筹、P2P、第三方支付被视为互联网金融的三波浪潮。覆盖上述三块业务的网信金融总裁盛佳介绍说,全国有上千家P2P公司,让人眼花缭乱,众筹则相对较新且发展最快。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这么热?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周浩分析称:“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在银行存款利率受管制、百姓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一旦互联网金融产品带来的收益比较高,就很容易受到追捧。”

  然而在一片热潮之下,P2P行业坏账率逐渐走高,个别网贷平台坏账率超过6%。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预计,互联网金融行业将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做得好的可能迎来非常美好的前景,还有一批风险管理出问题、经营理念不正确的、试水互联网金融做投机的机构则会被淘汰。行业本身颇有前景,但具体到企业则会分化。

  泡沫已出现?

  尽管互联网金融正风靡,但并非所有投资机构都为之兴奋。

  管理着16亿美元基金规模的启明创投成功投资了70多家公司,包括小米科技、泰格医药、世纪佳缘、大众点评等,然而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似乎仍在观望。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表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必须要界定明确的营业范围和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对于这个行业的监管办法尚未明确,一旦投资政策风险较高。因此我们不会轻易涉足,有待监管指引进一步明确。”

  在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熊钢看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出现泡沫。“现在这个行业的估价几乎已经透支了10年以后的价值,稍微做得有点样子的企业都要价很高。”

  另一位对互联网金融热“冷眼旁观”的人士是来自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被炒作,已有一定的泡沫因素,随着监管趋紧,其利润将很快受限。

  经历了前期的草根疯长后,互联网金融监管成为业界与监管层共同关注的议题。事实上,加强监管不仅基于对风险的考量,其实也是在保护而非扼杀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业态。

  监管难在哪?

  总的来看,互联网金融应严守“三道防线”——企业自身风险管理、行业自律和金融监管。多位投资经理均称,虽然是线上作业,但互联网金融本质从事的还是金融业务,因此仍应遵守线下监管规则的要求。

  围绕互联网金融监管,近期风声频传。市场普遍预计,P2P或归属银监会监管,众筹和余额宝类产品归属证监会监管,第三方支付则可能归属央行监管。

  其中,加强信息披露被视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最核心的一环。当前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着“信息孤岛”的问题,如在征信机制建设方面,一些P2P公司可能不会把自己的征信数据与监管机构共享,于是部分P2P平台或会遇到重复抵押、财务造假等情况,从而形成风险黑洞,最终让投资者遭受损失。“互联网金融监管要抓住信息披露的‘牛鼻子’,打破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建议,“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入必要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围绕信息披露构建完善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平领衔的课题组发布报告建议,需完善互联网金融统计调查和风险监测分析体系,尽快将网络信贷资金纳入社会融资总额统计范围,建立交易信息库及统一的安全认证中心。

  此外,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争议还体现在两个方面——利益层面(如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冲击)和技术层面(如央行暂时叫停二维码支付)。

  对于上述问题,来自网贷平台、富成融资的董事长刘菊婷向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企业同银行之间并非‘零和关系’,可以找到好的契合点。其次,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加强与监管层的沟通,在沟通中共同寻找有效的监管方式。”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