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于基数因素、稳外贸政策及外部需求回升,最新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出口同比由负转正。然而,企业层面并未乐观,我国出口回升势头是否确立,还有待于观察。
5月份出口同比转正
以人民币计价,5月份的进出口总值2.18万亿元人民币,由前4个月的同比下降转为增长1.5%。以美元计价,5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3%。
其中,出口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贸易顺差同比大幅增长了70.3%。若以美元计算,出口同比增长了7%。
“由于从去年4月份起国家打击虚假贸易,因此5月份的基数基本剔除了虚假贸易成分,出口反弹符合预期。”美银美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份的出口先导指数较4月份小幅提升,预示未来2-3个月内,出口有望继续好转。”
而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看来,5月份的出口数值向好可能并非意味着出口好转。“5月份的出口数值向好是‘数字游戏’,主要是由于去年5月份的基数水分变少。”
不可否认,我国的外贸形势改善仍偏弱。5月份的PMI分项数据中,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虽然比上月略有回升,但都位于临界点下方。
海关总署统计司副巡视员黄国华认为,我国外贸发展正逐渐从高速增长区间回落到中低速增长区间。从面临的机遇来看,官方出台的外贸稳增长措施、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回稳、人民币汇率贬值以及外贸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成为四大有利因素。但与此同时,出口面临着订单东南移、生产要素成本提升、发达国家部分制造业回流及对外投资降温等挑战。“微刺激”提振出口
为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国务院出台了稳外贸“国16条”,随后各部委密集出台扶持外贸的政策,海关总署日前便出台了20条稳外贸措施。
“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概括为‘抓改革、减负担、促升级、优环境’”。海关总署研究室副主任李魁文介绍,“具体措施包括深化上海自贸区监管服务制度创新、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行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等,旨在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的进出口环境,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将一系列“微刺激”的举措比作针灸,并称其对准了企业的“关键穴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向记者坦言:“实事求是地说,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颇有含金量。这种含金量能否转化为企业的信心,让企业感到有赚头、有盼头,还需要一段时间磨合。”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判断,近期“微刺激”政策力度有所加强,会对提振出口起到一定作用。
另外,人民币近几个月以来的贬值,也对出口企业起到了一定的支撑,导致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逆势增长。今年前5个月,纺织品、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产品出口均呈现正增长。
企业层面并未乐观
尽管5月份的出口显示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但外贸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未流露乐观情绪。
杜申工艺针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琪告诉记者,虽然下半年历来是旺季,但今年企业运营负担较重,因此不宜过于乐观。“由于虚拟经济来钱快,身边不少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主纷纷谋求转行做互联网或小贷公司,有些不想再做外贸生意了。”
康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建对长三角区域的外贸形势也不太乐观。“外贸企业今年的生存环境依然比较严峻。据我了解,长三角地区的外贸工厂有不少倒闭,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负担确实较重。”
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公司业务处二处处长王滔在工作中常年同外贸企业打交道。王滔向记者表示:“尽管外需有所向好,外贸企业可能不缺订单,但由于企业面临着成本、融资等各方面压力,有时候不得不放弃订单。”
中信保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陆栋对此建议,外贸企业融资难、收汇风险高、贸易摩擦多这三大问题,宜成为下一步政策支持的重点。
从企业自身而言,中国制造在技术升级上似乎比人们想象更努力拼。由于工资成本上涨以及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加剧,促使国内制造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13年中国购买了36560台工业机器人,较2012年增加了近60%,中国已成为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