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最近一些地方出现的“卖奶难”和“倒奶”,昨日(1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这并不一定都是受进口洋奶粉的冲击。
沈丹阳介绍说,国内乳制品的供求关系实际上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比如前5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2013年,中国进口乳制品增幅曾经高达37%,但这期间国内仍出现奶源紧张和抢奶的现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海关统计显示,2014年进口乳制品增长了17.9%,增幅与2013年相比出现明显下降。“为什么反而出现 卖奶难 ,甚至杀牛倒奶的现象呢?”沈丹阳解释说,这与乳制品国内外价差比较大、国内企业增加使用进口乳制品相关,也跟国内乳制品产业整体水平比较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不足有很大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担心中澳自贸区协定一旦签署,会对国内乳业产生冲击。沈丹阳说,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过分放大,“这是因为在中澳自贸协定谈判中,我们已经考虑了在逐步减免关税的同时,对乳制品等产品要给予适当的保护。”
沈丹阳说,为了使国内产业能有较长时间来逐步适应,包括乳制品在内的许多产品的关税降税期一般都长达8~10年,而且少数产品还设置了特殊保障机制。
“这个特殊保障机制就像一个安全阀,一旦进口数量超过规定的上限,就不再实施自贸区的税率,而是恢复实施正常的最惠国税率。”沈丹阳说,“不仅如此,降税期结束后,这个机制还要再保留几年,在确认降税对国内产业没有产生冲击之后才最终结束。”
沈丹阳还表示,关于乳制品,中澳双方的谈判结果是:包括奶粉等在内,我国目前对主要乳制品实施的10%~20%的关税将分9~11年才逐步降为零,其中奶粉还特别保留了特殊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