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刘鹤又一身份正式公开 参与政策制定可能更名正言顺

2017年05月09日 08:40:41  来源:时代周报
字号:    

  经济体改专项小组抓试点破题国企混改

  时代周报记者 杨凯奇 韩佳鹏 发自深圳、北京

  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之后,刘鹤的又一职位引起公众关注。

  4月26-27日,201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央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以下简称“经济体改专项小组”)组长刘鹤出席会议,并就“推动改革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作出讲话。

  这是刘鹤首次以该小组组长身份亮相公开报道。经济体改专项小组位列“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下设6大专项小组之首。此前,官方消息显示,刘鹤与前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均为小组负责人,但具体由谁担任组长则一直未予公布。“三中全会以后成立了‘深改小组’,此后又成立了6个专项小组。我们社科院早就听说刘鹤是经济体改专项小组的组长,只是现在才公布出来。”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荣誉理事长、知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从问题入手的导向办法,可以找到下一步改革的路径,这被认为是刘鹤的主要改革思路之一。近两个月以来,电力、油气、铁路、军工等领域的国企混改已经全面提速,而发改委明确的6家央企混改试点方案近期有望加快批复。随着垄断领域央企率先破题,将“以点带面”式地带动其他关键性领域的国企混改。

  经济体改专项小组具体负责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研究、协调和推动,即研究重大改革问题、协调改革方案、推动改革落实。经济学家刘胜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涵盖的范围很广。企业、财税、金融,甚至户籍制度改革,都与经济体改专项小组密切相关。整个经济转型能否成功,最核心的因素就是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成功,这是所有改革中最艰难的一个环节”。

  经济体改专项小组任重道远。

  经济体改专项小组的工作方式

  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经济体改专项小组第一次正式亮相。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重大改革的汇报》,提出了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七项重点任务,凸显出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将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包”放在一个小组里?刘胜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之所以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生态造成了破坏,所以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如果经济改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也自然就好了,“这两者在逻辑上是关联的”。

  张卓元透露,三中全会文件起草时,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都由中财办的同志负责执笔,这是两者被放在一个小组的原因之一。经济体改专项小组的主要成员,也由刘鹤在中财办的班底构成。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财办副主任、经济体改专项小组成员杨伟民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这是经济体改专项小组的一次重要公开展示。方案推出了一个“1+6”生态文明改革方面的组合拳。杨伟民表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涉及10方面整合,可能触及某些部门的利益和奶酪,由中财办作为牵头单位,可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不同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该切就要切,该整就要整,有利于提高改革方案的质量”,杨伟民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杨伟民是刘鹤在中财办的副手,被外界视为中国经济政策“首席解读官”。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上,杨伟民还阐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将之概括为16个字:理念先行、顶层设计、填补空白、整合统一。即先确定方案设计的理念高度,再制定改革框架。在制定过程中,经济体改专项小组以全局视野和协调功能,增强不同部门、机制间的统一性、整体性、协调性。这也被视为经济体改小组日常的工作方式。

  “现在刘鹤的组长身份正式公开了,以后,他在参与政策制定上可能会更加名正言顺。”刘胜军认为。

  今年改革重点:破题混改

  结合其分管工作来看,刘鹤目前的工作重心,应是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其中,又以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为关键。

  去年9月28日,刘鹤在发改委主持召开专题会时,已在研究部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相关工作。他指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改革步入深水区后,国企混改是一块典型的硬骨头。“混改一直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原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今年的重点只是如何落地,因为过去一直没有认真地在实行。”

  混改不力是国企改革进展缓慢的一大原因。国企改革研究专家祝波善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16年除了出台国企混改文件外,并无实质性落地动作:“人们对于改革的认识和决心还不到位,总的来说是‘上热下冷’,一些负责执行的领导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担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周放生表示,相对于民营企业家的自发改革而言,中国国企正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改革任务要重得多。虽然混合所有制改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被提出,经过多年股份制改造,很多国企早已成为混合所有制,但这些混改往往流于表面:经营权与实际所有权依然分离,参与混改的民营资本没有话语权,国企官僚气息依然浓重,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对国企混改,民营资本一路从热情期待跌至冷静观望,混改动力内外皆不足。

  “国有企业的改革梗阻,主要在于垄断行业和企业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改革还在试点阶段,有的改革甚至试了一两年了还是没有结果,进展非常缓慢。可与之比较的是商事制度的改革。这也是三中全会提出的,从资本的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进展迅速。”张卓元分析。

  刘鹤与经济体改专项小组正在全速推动混改破题,抓试点是其中的重要一步。3月31日,201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刘鹤主持召开委内改革专题会议,研究落实2017年重点改革任务。刘鹤首先强调:“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着力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尽快批复实施试点方案。”

  这被认为是一次“信息量巨大”的会议。会上,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连维良对发改委承担的改革任务提出了相当明确的工作要求,特别强调“要把握进度,倒排时间表,争取做到5-6月份改革方案全部报出、党的十九大之前出台实施”。改革方案要兼具含金量和操作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在201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刘鹤再次强调,“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要善于通过抓典型的办法狠抓落实,抓两头、带中间。在国企、金融、科技、教育、养老、生态等领域,都要能抓出一批好的典型案例,以点带面,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责任编辑:郭晓康]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