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
刘桓:适当调整发展规划
力争提前实现居民收入翻番
“国富不等于人民一定就富,一味追求GDP的高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国内消费市场的繁荣。”无党派人士、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建议,政府应以实现居民收入十年翻番为核心,重新审视并适当调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力争提前实现本市居民收入翻番。
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速始终快于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也远远超过GDP以及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时,是按照追求规划期内经济发展总量最大化来设计,而不是人均收入水平。同时,由于北京集中了相当一部分国际顶尖级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一流高校及著名科研院所,高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居于全国之首,拉高了全市人均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忽视了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的收入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的事实。
刘桓算了一笔账,从2013年到2020年,如果按照八年实现收入翻番计算,CPI指数控制在4%以内,居民名义收入水平要达到每年递增11%才能完成预定目标。“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市理应争取率先实现。”他说,如果保持CPI指数控制在4%以内,以五年实现翻番计算,从2012年到2017年居民名义收入水平要达到每年递增15%才能完成预定目标。“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这件实事,抵得过一百个口号。”
刘桓认为,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两点:第一,地方财力能否有效保障。“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扩大实施范围(营改增)的改革。根据有关部门预测,由于北京市产业结构中的三产占比高于上海和全国,这项改革给地方财政所造成的减收幅度也将大于上海等省市,未来几年内,本市将面临财政收支平衡的大问题。第二,物价上涨水平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按照我国现行的统计指标核算的CPI指数的样本及各样本所占权重也与实际生活有一定差异,按照统计指标公布的CPI指数与市民感受的物价上涨水平不一致。
将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锁定为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对此刘桓建议,政府应以实现居民收入十年翻番为核心,重新审视并适当调整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调整政府税收收入计划和财政预算收支安排,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在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型产业的同时,鼓励并积极推进能够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的、高知识人才集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通过增加就业让更多的人用辛勤劳动创造财富,提高自身收入水平。政府还应在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创造新的财政收入来源。通过积极推进分配体制改革,让处于中低收入的居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刘桓还建议在国家统一编报的CPI指数的基础上,另外编报并定期公布直接反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如粮食、蔬菜、肉蛋奶等食品价格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在居民名义收入中予以相应的扣除,避免居民实际收入水平“被增长”。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