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石龙洪)数十位来自两岸及港澳的企业家、学者13日在北京就两岸四地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展开研讨。
澳门大学副校长何顺文教授指出,两岸四地在历史发展轨迹、环境、法规制度等方面有差异,造成各地家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有所不同,值得相互借鉴,以促进四地慈善公益事业的交流与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管理系副教授区玉辉指出,香港家族企业将家族治理(如家族委员会或家族基金会等)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力,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模式,值得借鉴。
台湾义守大学企业管理学系副教授钟喜梅畅谈了台湾家族企业创办基金会的做法。她说,这是台湾很常见的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法,可供其他地区家族企业参考。
福建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指出,公益慈善事业与商业无直接关系,是源于内心的感恩与慈善心。他介绍,匹克集团设立1亿元(人民币,下同)慈善基金,有计划地推动公益慈善项目,如加大对青少年篮球发展计划的支持等。
上海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应求回报,应将慈善事业纳入到家族企业的品牌建设中去。他所在集团通过设立外国语学校,将国际教育经验本土化,创新公益事业发展模式,让众多学生受益。
清华大学教授黄德海认为,企业能否尽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治理机构相关。他以台湾台塑集团为例,说明家族企业在不同成长时期处理慈善事业方式的不同。他还指出企业可以兼顾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造福于百姓,实现各方共赢。
多位与会者还指出,华人企业家在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时,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基因,如“一家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观念,使得行善方式与西方世界有所不同。
与会者还就家族企业如何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慈善公益与股东利益的关系、企业主营业务与慈善事业的关系等内容展开讨论。(完)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