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祥
日前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房地产成为拖累GDP增长的一大重要因素。一时间,沉寂了几个月的“房地产市场该往何处去”的话题,再度成为社会热议焦点,而看空者与看多者隔空辩论,最终归结到“刚需”这一概念的有无上来。
“刚需”概念被开发商炮制出来已经说不清是什么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几乎每一个力挺楼市的代言人,都把“刚需”当成口头禅。在他们的逻辑里,房子只要盖出来就会有人抢着来买,因为太多的人需要买房结婚、落户、生孩子、养孩子、孩子上学……没有房子就没有一切,所以房子不管价格高低都得买。
针对这一论点,笔者早在两年前就曾从“刚性需求”的经济学定义、房地产的性质归类,以及价格条件等多方面对楼市“刚需”这个伪概念进行过驳斥。但无奈的是,伴随着2013年楼市的井喷,善于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的楼市“死忠派”又占得了舆论的主导权,他们将“恐慌性需求”描述成“刚性需求”,并极力放大“城镇化”、“单独二胎”等政策将带来的需求,更有甚者描绘了一幅房价冲向80万元/平方米的图景,无不令人生畏。
近一个月来,北京多个自住型商品房开始摇号选房。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很多经过千辛万苦摇上号的家庭却放弃了选房。尽管最终所有房子都售罄,但这其中所折射出来的买房人心态变化已经非常明显。难道这些中签的人真的都没有经济实力买房吗?如果没有,他们为何来参加摇号?如果有,“刚需”怎么就没了刚性呢?
真正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而刚性需求只是对部分消费品而言存在,对投资品根本无从谈起。就目前的价格而言,房产只有投资属性,而没有消费属性。因为如果按照价格去计算,当房子的利息成本远远超过租房成本,理性的人应该选择去租房,而非买房。当房地产完全表现为投资品属性时,其价格就已经摆脱了传统消费需求的影响,而几乎取决于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以及货币利率的高低。货币供应出现泡沫则房价升,反之则房价跌。只有看得清这一点,才会明白,类如“丈母娘需求”等伪刚需概念只是在货币泡沫之中所呈现的一种幻觉罢了。
[责任编辑: 李佳佳]